11月19日上午,广东省第四届“南粤家政”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在佛山市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全省近240名参赛选手围绕育婴员、保育师、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5大赛项展开“巅峰对决”。广东省及地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指导专家、参展单位代表等参加了开幕式。

各地市选手代表队入场
本届大赛以“铸南粤匠心 展家政风采”为主题,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省民政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共同协办,具体由广东省就业服务管理局、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
举办“南粤家政”职业技能大赛,旨在激励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提高公众对家政服务的认知度,营造尊重家政人才、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选拔形式焕新
点燃人才竞技热潮
本届大赛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累计吸引1000多名家政从业人员参赛,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家政技能比拼热潮。各地市选拔赛形式新颖、亮点纷呈,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将理论知识与真实服务场景深度融合,创新采用选拔赛、推荐报名、择优集训等多元模式,对参赛选手展开深度考核,全面挖掘选手潜能。
本届大赛为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采用“实操+综合评审”双重考核机制,各赛项均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考核,深度考核选手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步融入新知识、新技能考核。对符合条件的优胜选手按规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家政服务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为“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竞赛内容升级
搭建人才展示舞台
本届大赛在新技术应用与新赛项设置上实现突破,充分展现新时代家政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与人文化。命题设置融入养老服务专业内容,突出岭南家居适老化改造等本土化元素和“医养结合”的政策导向。大赛突出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为家政服务人才搭建专业化的技能展示平台。
大赛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家政服务场景,提升赛事的科技含量和实战价值,如育婴员项目选手采用高仿真智能娃娃进行实操;养老护理员项目引入COMET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多维评估选手的技能水平、现场应变能力。同时,大赛精准对接社会托育需求,首次增设“保育师”赛项,重点考核选手的婴幼儿照料、应急处置及数字化沟通能力。

保育师项目比赛现场
产业需求牵引
解锁供需对接新范式
为推动家政服务技能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本届大赛创新设立智慧养老服务体验区,集中展示家政龙头企业在养老、医护等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涵盖康复机器人、数智化银发平台等20余款数字化养老服务产品,展现了近年来广东在“AI+养老”赛道上取得的实践成果。

用于家政服务的人形机器人
大赛期间,参会代表走进广东工业设计城,通过实地观摩家政服务创新产品、智慧居家养老示范区,探索工业设计赋能家政、康养服务的路径,为推动家政服务与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参考。
参会代表还参观了佛山市顺德区和泰安养中心。该中心是广东和香港共同推动的“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认可服务机构之一,目前共有常驻香港长者约80名。曾代表佛山参加全省第一、二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赛项的选手余俊健,现担任该中心客服部主任。他介绍,中心锚定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护理员“一试三证”实践,培训和评价严格参照《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指南》和《粤港澳大湾区“一试三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评价规范》执行。接下来将通过“以培训促就业”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港澳长者到内地养老,同时输送更多优秀护理人才到港澳地区就业,助力粤港澳养老服务人才资源互联互通。
聚焦民生所向
实现人才就业双提升
“南粤家政”工程实施以来,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在人才培育、促进就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技能人才培养更有力
示范开展金牌管家、养老服务试点项目培训,拓展岗前培训、回炉再造、职业教育等渠道,全省累计开展母婴、居家、养老、医护服务技能培训219.6万人次,遴选建设51家省级“南粤家政”培训示范基地,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人才发展渠道更畅通
已有1000余名家政服务人员获得广东省乡村工匠家政专业人才职称,其中副高级及以上45人,认定“南粤家政”四星、五星级服务人员80名。
重点群体就业更稳定
累计举办“南粤家政”线上线下招聘会超2200场,达成就业意向超5.45万人次,帮助失业人员、脱贫人口等群体稳定就业。
品牌引领效应更凸显
打造“政府部门+家政劳务品牌+家政劳务输出”模式,全省涌现出“增城妈妈”“功夫家嫂”“邑管家”等区域特色家政服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近17万人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