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天津长芦汉沽盐场置场1100年庆典在天津长芦海盐文化旅游区隆重举行。这场以“芦花飘香 千年盐韵 汉盐传承 百味匠心”为主题的历史性盛会,不仅是对一座盐场千年历程的回顾,更是对中国盐业文明与契约精神的深度思考。国家及地方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合作单位代表及媒体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跨越千年的产业与文化对话。
中国盐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执行理事长王小青,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恒,滨海新区区委常委、街镇工委书记王雪冬,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田云生,建设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李天宁,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路福平,广盐集团副总经理李一鸣,汉沽盐场党委书记、董事长魏立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勇等领导嘉宾出席。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副主席、世界地球健康日活动组委会秘书长、中尼经济协调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洪彦受邀出席庆典并发表致辞,对汉沽盐场千年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为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公元925年的“芦台场”到如今的现代化产业标杆,汉沽盐场的1100年,是一部盐文化传承与契约精神坚守的历史。李洪彦在致辞中,首先对汉沽盐场跨越千余年的传承坚守与现代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他结合自身在国际合作与绿色工业发展领域的实践积淀,指出在全球化与绿色发展浪潮下,“盐”的意义已超越物质层面,凝聚成一种值得弘扬的“盐约文化”与“契约精神”。
李洪彦在讲话中创造性提出了“盐约”与“昆仑”的时空交汇理念,将其视为讲好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他指出,昆仑山作为“万山之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源头记忆,而盐作为“百味之基”,千年滋养民生,二者跨越山海的精神共鸣,为东西部协作与文明互鉴注入了深厚底蕴。
同时他特别强调,天津作为对口支援新疆策勒的城市,与汉沽盐场作为天津工业文明的代表,正是这一协作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李洪彦阐述了“盐约文化”将要在新疆落地的多项实践。
盐雕艺术构筑文化地标:在昆仑山下,获得地方政府支持的盐雕艺术,正以盐为材、以雪为景,让“盐与雪”的洁白意象在天地间交融,诠释纯洁无私、甘于奉献的精神,持续构筑起天津与新疆的情感纽带。
“我去新疆栽棵树”播撒绿色希望:这场公益行动已吸引无数参与者沿着绿植的轨迹走进新疆、了解新疆,在亲手植下的绿意中,深化对天津“对口支援、守望相助”角色的理解,让民族交融的情谊生生不息。
“昆仑大道”倡议承载传统美德:倡议修缮的“昆仑大道”,呼应“修桥补路、积德行善”的传统美德,正吸引各界力量参与,未来将成为贯通产销、促进区域联动的文明通道。
古汉字非遗博物馆筑牢文化自信:筹划中的昆仑山古汉字非遗博物馆,将在昆仑雄伟的映衬下,系统梳理文明起源,筑牢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
迈向未来,让“盐约文化”成为沟通中外的桥梁。
李洪彦最后表示,这些跨越山海的实践,核心在于将盐的圣洁与昆仑山的文明底蕴深度融合,旨在使“盐约文化”真正成为连接东西、沟通中外的精神纽带,并将昆仑文化打造成为世界文明寻根问祖的终极目的地。
此次庆典,既是汉沽盐场回顾历史、致敬传承的重要时刻,也是其立足千年积淀、迈向绿色与创新未来的崭新起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