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格力电器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的答卷。实现营业总收入976.19亿元,同比下降2.66%;归母净利润达到144.12亿元,同比增长1.95%;
利润总额165.97亿元,同比增长1.71%;每股收益2.60元/股,同比增长1.56%;
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收入95.91亿元,同比增长17.13%;智能装备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20.90%;海外业务收入163.35亿元,同比增长10.19%
i传媒旗下的《暖通空调与热泵》发布《2025H1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格力中央空调以超15%的销售规模市场占有率继续位居行业首位。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格力品牌家用空调线上零售额市场份额为23.69%,位居行业第二;电风扇线上零售额市场份额为11.83%,位居行业第二;电暖器线上零售额市场份额为11.02%,位居行业第二;除湿机线下零售额市场份额为27.03%,位居行业第一。
数字背后,是企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深层转型。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格力电器依然保持了强劲的盈利能力,这背后是其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及运营效率提升的综合体现。
具体来看,格力通过持续推出高端新品,如悦省电家用空调、宽频高效AIRY家用空调等,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推动了产品均价的提升。
同时,公司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供应链体系,有效控制了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生产费用,进一步提升了利润空间。此外,格力电器在渠道建设上不断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渠道效率,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了企业、经销商与消费者的三方共赢,也为净利润的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净利润的提升,不仅彰显了格力电器强大的盈利能力,更为其未来的市场扩张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格力电器能够保持净利润的稳步增长,无疑为其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净利润背后的结构性优化
当下的投资市场早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营收增长,更关注企业能否在复杂环境中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格力的这份成绩单,不是靠低价促销或短期刺激换来的,而是建立在技术升级、质量承诺和海外自主品牌突破三大支柱之上的系统性成果。
净利润的提升,从来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的优化。从财报数据看,公司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股票过户,库存股相应减少,同时确认股票回购义务,这些会计处理影响了财务结构。
更为关键的是,盈余公积减少57095万元,源于员工持股计划库存股过户及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这些操作表明,格力正在通过内部治理优化,释放经营活力。财务数据的变化,本质上是管理思维的体现。企业不再追求账面规模的膨胀,而是注重资本效率的提升和长期价值的积累。
技术引领与质量承诺的双重驱动
技术创新是格力最核心的竞争力。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超13万项,其中发明专利72339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8229项,连续九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对研发的持续高强度投入。截至2025年6月,格力拥有16个研究院、152个研究所、1411个实验室,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空调研发中心。这种规模化的研发体系,保证了技术迭代的连续性。
2025年1月,格力在中央空调领域再次获评2项“国际领先”技术。这不是一次偶然的评价,而是长期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i传媒发布的《2025H1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格力以超过15%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目前格力中央空调已经连续13年稳居我国市占率第一。技术领先转化为市场领先,这才是创新的真正价值。
产品力的全面提升,源于技术体系的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格力将技术创新延伸到了标准制定层面。2025年6月,格力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到规则引领的跨越。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谁掌握标准,谁就掌握话语权。格力通过多年积累,将自身技术优势固化为国际通行的规则,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提升的标志性事件。标准的背后,是技术实力、产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综合体现。格力不再只是产品的提供者,更是行业规则的参与者和塑造者。
质量是格力品牌的根基。2021年推出的家用空调“十年免费包修”政策,是迄今为止中国家用空调行业最长的包修承诺,这一承诺是对企业自身质量控制能力的极致考验,它倒逼研发、生产、供应链各个环节提升标准,形成闭环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制造业领域,质量信用是最难积累的无形资产。它无法通过短期投入获得,只能依靠长期坚守换来。格力用三十年时间,将“好空调,格力造”的口号,转化为消费者心中的质量共识。这种品牌资产,是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轻易复制的护城河。
目前,格力已经连续七年获得中国质量协会授予的“企业市场质量信用AAA级”和“用户满意标杆五星级企业”,格力的质量承诺得到了消费者和专业机构的双重认可。
自主品牌出海的渐进式突破
海外市场是检验企业真正实力的试金石。过去,中国企业出海多以代工或低价策略为主,难以建立品牌溢价。格力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坚持自主品牌。财报显示,公司产品服务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自主品牌占比达到70%。这个数字背后是长期战略定力的结果。它要求企业在渠道建设、品牌推广、本地化服务等方面进行持续投入。
以巴西为例,格力在当地建设了生产基地,实现就近生产、产区协同,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响应速度。
格力的海外战略,不是简单的市场扩张,而是全球价值链的重构。通过自主品牌输出,将“中国造”升级为“中国品牌”,实现从产品出口到品牌输出的跨越。70%的自主品牌占比,说明这一战略已进入收获期。消费者愿意为格力品牌支付溢价,这是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最好证明。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年格力分体式空调在全球范围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格力的转型路径清晰可见。净利润的提升,不是周期性红利的结果,而是技术、质量、品牌三重驱动的必然。
在制造业领域,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在研发上持续投入,在质量上死磕细节,在品牌上长期耕耘,才能建立真正的竞争壁垒。
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技术迭代加速,消费者需求多变,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格力的经验表明,坚守主业、专注创新、重视质量,是穿越周期的根本。那些看似笨拙的长期投入,最终会转化为难以撼动的竞争优势。中国制造的未来,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能否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格力正在用行动证明,一家中国制造业企业,同样可以成为全球行业的引领者。
这份半年报,不只是财务数据的罗列,更是一家企业战略定力的体现。在喧嚣的市场环境中,格力选择了安静地打磨产品,扎实地建设品牌,稳健地拓展全球。克制与坚持,或许正是其最值得尊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