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汇聚1800余支精英团队的国家级算力大赛即将开启,院士、企业家与投资者共同展望算力如何像水电一样普惠,支撑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的基石。
第六届全国超级算力大赛初赛将于2025年8月末正式启动。本届大赛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联合主办,聚焦存算一体架构、超节点互联、算力资产化三大技术革命,旨在加速构建智能算力新型基础设施。
作为国内算力领域的重要赛事,本届大赛吸引了全国超10万人次报名,1800余支精英团队同台竞技,覆盖高校、科研机构及创新科技企业。
大赛采用初赛“人气助力+技术评审”双轨机制,最终综合得分前十名的队伍将晋级总决赛。
01 三大技术革命,构建算力新基座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成为比肩石油的战略资源。本届大赛通过多项颠覆性技术重构算力价值链条。
存算一体芯片突破“内存墙”限制,实现能效比十倍跃升;华为寒武纪千卡集群将跨节点延迟压缩至5微秒;大赛首创“算力专利估值模型”,推动技术资产进入资本市场。
这些突破将催生更高效率、更低能耗、更具弹性的新一代算力基座。
02 院士领衔专家团,共话算力未来
大赛全程由院士领衔的专家评审团对技术创新性与商业价值进行严格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指出:“国家级算力网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本届大赛首次设立“跨域算力调度”赛道,直击“东数西算”工程中异构算力协同的痛点。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表示:“工业制造领域已成为算力增长最快赛道”。2024年TOP100榜单显示,该领域算力增速达63%,印证算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03 绿色算力与资本赋能,打造闭环生态
绿色算力发展成为本届大赛的重要焦点。联想集团副总裁陈振宽指出:“液冷技术是算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胜负手”。
大赛设置了极限能效挑战,要求选手在4000W功耗限制下完成AlphaFold3蛋白质折叠模拟。这种挑战预计将推动单位算力能耗下降20%。
资本赋能方面,大赛首次引入中金公司“算力专利估值”机制,为万亿级基建投资建立价值锚点。
红杉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强调:“超节点技术使算力集群性价比反超单芯片3倍。我们设立20亿专项基金布局算力运营商赛道,这将是未来三年资本新风口。”
04 产业融合,促进技术商业化落地
本届大赛将深度促进产学研融合,前十名团队直接获得国家电网AI巡检、上汽自动驾驶仿真等十亿级场景接入权。
大赛通过免费开放国家算力网试验平台(100PFLOPS)、华为寒武纪联合孵化通道、北交所IPO绿色通道等配套支持,构建“技术研发-资本赋能-产业落地”的闭环生态。
往届大赛成果显著。第五届冠军团队“量子算阵”的GPU虚拟化方案获华为天使轮投资,部署至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后提升资源利用率40%。
区域经济方面,芜湖市通过赛事引进12家算力企业,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值增长63%。
05 参赛团队展望算力未来
多家参赛团队分享了他们对算力未来的见解。
中科创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童立福认为:“算力的下一主战场在终端,在于让每一台设备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重庆格雷西司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唐果指出:“算力的终极意义在于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精准的行业洞察与决策依据。”
深圳鼎山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孙兆远表示:”算力是解锁人工智能未来应用的钥匙。算力并非冰冷的计算单元堆叠,它是驱动数据转化为智能、连接万物智慧的核心动能。
深圳市星储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李育俊强调:“算力的可持续发展瓶颈在于‘热’,而非‘电’。散热效率直接决定了算力集群的性能上限与运营成本。”
随着长三角智算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绿色算力占比达45%,液冷技术渗透率超60%,大赛已成为资本布局算力经济的战略枢纽。
前沿技术赋能与资本助力正在重塑AI时代的投资逻辑。第六届超级算力大赛不仅是技术的角力场,更是推动中国从“算力大国”向“算力强国”跃迁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