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间,泸州银行(01983.HK)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1922.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3%;实现营业收入24.23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18.97亿元,同比增长7.93%;归母净利润9.02亿元,同比增长11.65%;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11.53%。净利润增速亮眼,资产质量整体稳定,再创近5年来最优水平。
经营业绩稳中提质的同时,泸州银行市场地位、品牌形象也稳步提升,位列英国《银行家》“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第647位,较上一年度排名提升27位,排名稳步向前。
核心指标稳中有升 经营业绩提质增效
上半年,泸州银行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推进业务转型,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建设,持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整体经营呈现规模稳增、效益提升、风险可控的良好态势。
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为1,922.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54亿元,增幅12.43%。其中客户贷款总额1,175.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15%。负债总额人民币1,792.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06%,其中客户存款总额1,550.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1%。
资产与信贷规模稳步增长,为盈利能力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上半年泸州银行实现净利润9.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94亿元,增幅11.65%。
在规模和盈利稳中向好的同时,泸州银行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聚焦“降成本”,引导付息成本稳步下行,实现可持续的提质增效。在资产端,泸州银行以产品优化和服务提升为抓手,加大优质贷款投放力度,推动规模稳健增长与结构优化同步发展。在负债端,泸州银行通过提升客户粘性、加大低成本存款营销、优化负债结构等方式有效压降负债成本。报告期内,该行客户存款付息率2.25%,同比下降42个BP。
资产质量是银行经营的生命线,泸州银行始终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加强风险防控,资产质量持续向好。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再创近5年来最优水平。拨备覆盖率411.53%,处于上市银行领先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深耕区域赋能实体 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西部地区地级市首家上市银行,泸州银行始终坚守“立足地方,服务中小,关注民生,贴心市民”的经营宗旨,用扎实服务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创新推出30余款特色贷款产品,受到广大客户欢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5个帮扶村派遣驻村干部并定期开展慰问关怀,在乡村振兴、公益助学等多个领域捐款捐物。同时,泸州银行对外通过加大政策工具使用力度、加强银政担企多方合作,对内通过强化运用科技、建设队伍、创新产品、精简流程、减费让利、优化服务、深化考核等多项措施,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小微客户数量8,824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1.55亿元,较年初增加107.20亿元,增速18.35%。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4.11亿元,较年初增加14.41亿元,增速11.11%。
泸州银行表示,2025年下半年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不移推进业务转型,继续加大金融科技领域投入,夯实金融科技基础。紧密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自身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