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光伏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如何在变革中把握机遇、谋划长远,成为光伏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近期,随着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的稳步推进,海泰新能(920985.BJ)展现出超越传统光伏制造的多元化战略视野。在行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公司正通过技术、政策与资本的三维协同,持续构建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能源生态系统。
战略升级:氢能布局引领,资产运营增效
海泰新能的战略布局已从光伏制造拓展至“风光氢储”一体化体系建设,其中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是其在氢能领域的关键落子。该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稳步构建储运体系”的号召,致力于打通绿氢运输瓶颈,助力公司实现“制-储-输-用”全链条布局。作为国家氢能骨干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横跨3市18县,建成后将有效串联京津冀绿氢供应链,为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等产业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助推区域能源结构绿色升级。
在战略实施层面,海泰新能展现出高效的资产运营能力。以木垒20万千瓦风电项目为例,公司通过融资担保盘活存量资产,不仅强化了现金流管理,更为氢能等前瞻业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值得关注的是,担保对象为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全资子公司,项目本身具备稳定收益,在严控风险的同时,实现了资产效能最大化。
技术筑基:研发持续加码,认证赋能全球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海泰新能始终坚守技术研发的长期主义。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2,090.76万元,同比提升15.11%,这一逆势加码彰显了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决心。
公司的技术实力体现在其产品的全场景适应能力上。通过一系列国际权威认证,海泰新能已构建起覆盖多种极端环境的产品可靠性体系:在抗冲击性能方面,组件成功经受直径35毫米冰球的高速连续撞击;针对沙漠及干热环境,产品通过TÜV莱茵"沙漠组件"认证,验证了在高强度紫外照射、巨大昼夜温差及风沙磨损下的可靠性;N型TOPCon双玻组件获得TÜV北德高风速风洞认证,保障了在飓风频发地区的稳定运行。
这一系列认证不仅是产品品质的有力背书,更是公司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竞争的通行证。在光伏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的过程中,海泰新能凭借技术微创新和可靠性提升,正逐步构筑差异化优势。
政策赋能:紧跟国家导向,把握转型机遇
海泰新能的战略布局与国家政策导向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这一政策蓝图为公司的氢能布局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支持。
同时,政策中强调的"积极开展储能领域示范应用",推动"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新模式,与公司"风光氢储"协同发展战略形成共振。在政策助力下,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重要载体,其大规模、长周期储能优势将加速释放,为海泰新能的多元化布局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未来展望:以综合能源服务商姿态开启发展新周期
展望未来,海泰新能将继续以技术为基、战略为先、运营为实,在“风光氢储”协同发展的路径上稳步前行。随着行业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凭借前瞻性的氢能布局、持续的技术积累与稳健的资产运营,有望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占据关键位置。
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政策东风下,海泰新能正从单一光伏制造企业,迈向具备全场景能源解决方案能力的综合服务商。凭借其在“风光氢储”领域的前瞻布局,公司有望在新一轮产业周期中把握历史机遇,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谱写新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