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物技术加速迭代的行业背景下,近日,甘肃大北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生物工程”)完成的“发酵黄芪的动物源菌种资源发现及其在兽用产品研发中的应用”项目荣获了2024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企业技术创新实力的权威认可,更彰显了我国农业生物育种企业在核心技术自主化道路上的显著成效。

资料显示,甘肃大北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为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385)作物科技产业板块旗下的重要企业,承担着集团微生物产业发酵生产基地的重任。公司致力于饲料添加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系列原料和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服务,是武威工业园区唯一的农业生物制品发酵生产企业。
核心技术突破,筑牢科研发展根基
大北农此次获奖项目,聚焦于兽医领域中药材在养殖业中的高效利用难题,通过一系列创新研究,成功打破了传统中药材应用的瓶颈。项目团队深入开展了发酵黄芪、转化中药多糖的有效菌株筛选工作,系统解析了优势乳酸菌的表观及分子特性,建立了液体发酵黄芪全植株的关键技术。一系列科研突破,不仅提高了中药材的利用效率,更为养殖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研究创制了发酵兽用中药产品2个,获得饲料添加剂批准文号1个、新兽药临床批件1个,并成功申请发明专利6件,转让专利技术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这些数据背后,是大北农科研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探索。正如公司总经理林梅根所言:“这一荣誉是对我们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
面对未来,大北农生物工程表示将继续依托现有那西肽、金霉素、γ-氨基丁酸、生物纳米硒、饲用抗菌肽、地顶孢霉培养物等产品研发基础上积累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在兽用发酵中药领域的研究创新,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畜禽产品安全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营收增长与国际布局,生物科技驱动农业升级
大北农生物工程科研成果,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的突破上,更在于其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链,大北农成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了中药材产业与养殖业的高效融合。
根据10月22日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大北农在生物工程领域的投入已初见成效。三季报显示,大北农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84亿元,同比增长1.94%;年初至报告期末,实现营业收入207.44亿元,同比增长2.99%。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技术创新成果同样支撑起企业的海外拓展步伐。大北农控股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大豆转化事件DBN8205,顺利通过阿根廷安全评价并获种植许可。这一产品的推出,将与已获批的转化事件DBN8002形成抗虫性状升级产品组合,为合作伙伴和大豆种植户提供更丰富、更有竞争力的性状产品和技术服务。不仅体现了大北农在生物育种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公司未来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生物技术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大北农此次获奖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我国农业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未来,大北农将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农业产业升级,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