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普及,传统诈骗手段逐渐披上“智能”外衣。近期“风水大师”类诈骗案件频发,骗子利用公众“求平安、解难题”的心理,结合AI编写精准话术,通过“免费讲座+灾难恐吓+高价破解”层层设套。马上消费金融在关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过程中发现,此类骗局分工严密、针对性强,其作案逻辑具有典型警示意义。
前不久,60岁的王女士在刷手机时,被一则风水主题的短视频吸引,进而进入某“风水大师”的直播间,观看了5集免费风水讲座。讲座尾声,“大师”表示“若想深度学习改变运势,需支付3999元购买进阶课程”。王女士因觉得自己身体不好,希望通过课程改善状态,便缴纳了费用。
缴费后,一名自称“督导师兄”的人主动与王女士对接,在“看运势”时声称“发现其女儿近日将有血光之灾,唯有请更高级别‘大师’破解才能化解,需支付29800元”。急于保护女儿的王女士慌了神,向亲戚借了近3万元支付费用,还按照“大师”指示调整了家中家具方位,以为这样就能破除“厄运”。
直到南京秦淮警方陆续接到类似报案,王女士才知晓自己遭遇的是有组织的团伙诈骗,然而,她的经历并非个例,众多受害人都是从免费风水视频切入,最终被以化解“亲人受灾”为由骗取高额“破解费”。
套路拆解:AI赋能+三阶分工,打造诈骗闭环
南京秦淮警方调查显示,该诈骗团伙并非零散作案,而是形成了“分工明确、AI辅助、目标精准”的诈骗体系,核心运作逻辑可拆解为两大关键点:
一是“三阶团队协作,构建完整诈骗链条”,团伙将作案流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专门团队负责,形成闭环:
第一阶段是引流团队,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风水相关内容,以“免费讲座”“改变运势”为噱头吸引用户观看,待用户产生兴趣后,推销几千元的“进阶风水课程”,完成“筛选目标”第一步;
第二阶段是核心诈骗团队,用户购买课程后,由“督导师兄”对接,通过日常沟通套取家庭情况、经济实力等信息,再以“看运势”为由编造“本人或亲人将遇灾难”的谎言,施压要求支付2万-3万元的“破解费”,团伙甚至给该团队设定“10人至少骗5人”的指标;
第三阶段为指导团队,用户支付“破解费”后,安排所谓“大师”进行远程“解盘”,指导调整家具方位、摆放“吉祥物”等,营造“已化解灾难”的假象,避免用户短期内察觉异常,为团伙后续诈骗争取时间。
二是“AI赋能精准诈骗,定制话术与档案”,为提高诈骗成功率,团伙充分利用AI技术:一方面,用AI软件编写话术剧本,尤其是第二阶段(即编造灾难),连语气、回应逻辑都提前设计,确保回复“精准戳中焦虑”;另一方面,套取用户信息后,用AI生成专属档案,根据经济实力定制诈骗金额,经济条件好的用户被索要2万-3万元,条件一般的则索要1万元左右,实现“精准收割”。
防范指南:三点远离“风水诈骗”陷阱
结合此案及同类案件特征,马上消费金融从公众财产安全保护角度出发,总结出三项核心防范要点:
第一,警惕“免费引流+付费进阶”的风水课程。正规传统文化科普不会以“免费讲座”吸引用户后,再用“学完能改运势”“不学则有风险”施压付费;更不会在课程中编造“亲人遇灾”的谎言,此类“先诱入再恐吓”的模式,本质都是诈骗前奏。
第二,拒绝“花钱破灾”,不信“大师预测”。无论是“血光之灾”“财运受阻”还是“家人健康隐患”,凡是声称“需花钱请大师破解”的,均为骗局。正规社会服务中,没有任何机构或个人能“预测灾难”,更不会以此索要高额费用。
第三,识别AI话术痕迹,核实“大师”资质。若沟通中发现对方回复机械、语气刻意(如过度共情、话术重复),或拒绝提供真实身份、机构资质,大概率是AI辅助的诈骗;如需了解传统文化,可通过博物馆、正规文化机构等官方渠道,切勿轻信短视频平台的“民间大师”。
当前诈骗手段正不断融合新技术,“风水大师”骗局与AI的结合,让“精准话术”“定制诈骗”成为可能,也更容易让公众放松警惕。马上消费金融作为关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构,在此温馨提示大家,面对“改运势”“解灾难”类宣传时,需始终保持理性,牢记“平安无法用钱买,灾难预测皆骗局”;若不幸遭遇诈骗,应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报警,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来源:IT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