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航空物流技术领军企业罗地格工业凭借在智能航空货运领域的创新举措,获得了行业权威媒体《航空货运周刊》(Air Cargo Week)的深度专访报道。作为东南亚航空货运博览会(Air Cargo Southeast Asia 2025)的官方每日发行刊物,《航空货运周刊》覆盖全球行业决策者,影响力深远。
此次专题报道不仅精准传递了罗地格的产品理念与系统化解决方案,更显著强化了我们在亚太乃至全球航空物流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与行业话语权。

在接受专访时,罗地格工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尼古拉斯·崔普特里(Nicholas Tripptree)指出,当前东南亚航空货运智能化转型的最大瓶颈,并非技术本身,而是基础设施的历史问题。
“许多东南亚货运枢纽仍沿用旧式场地布局和半人工操作流程,”崔普特里坦言,“这使得自动化改造面临成本高、周期长、运营中断风险大等现实挑战。”
在他看来,自动化改造的真正难点并非创新技术的引入,而在于如何让新技术与既有系统实现无缝融合。

为此,罗地格凭借深厚的行业经验与前瞻性视野,提出“分阶段集成”策略——即在保障日常运营不间断的前提下,逐步部署智能系统,实现渐进式现代化升级。
崔普特里进一步阐述道:“真正的挑战在于打造一个‘智能核心’,既能兼容现有设施,又能为未来扩展预留空间。”而这个承载着转型期望的“智能核心”,正是罗地格自主研发的「Cargo Direct」系统,它将为东南亚航空货运枢纽的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一、Cargo Direct:不停运升级的“智能大脑”
作为Cargo Professional Suite的核心模块,「Cargo Direct」通过数据驱动深度优化调度路径与资源配置,实时整合空运单信息、安检、称重、设备状态及人员调度等多维数据,动态优化货物流向与资源分配,为客户带来运营效率与决策能力的双重提升。

“系统不是靠堆砌硬件提升效率,而是通过数据驱动,让每一件货物走最短路径、用最少能耗完成处理。”崔普特里解释道。
接入 「Cargo Direct」 及配套自动化设备后,货运站的整体作业效率甚至能够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超过50%,同时显著减少场内冗余转运、降低设备损耗与能源消耗。
更重要的是,该系统支持“边运营、边升级”——无需停运、无需重建,即可激活老旧设施的现代化潜能。
二、实战验证:从越南到粤港澳的成功范例
这一理念已在多个项目中得到充分验证:
1、越南西贡货运服务公司(SCSC),罗地格早在2010年完成首期系统部署时就前瞻性地预留了扩展接口,数年后顺利实现零中断扩容,处理能力再增倍;
2、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中国首套“Lift & Run”系统与重型ULD AGV成功集成,大幅提升了大型货物的处理能力;
3、香港菜鸟智慧港,依托罗地格的自动化基础设施,高效支撑阿里巴巴国际物流网络的全球运转。
三:为AI时代铺路:数据即未来资产
「Cargo Direct」 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当下的效率跃升,更在于其为未来人工智能演进奠定坚实基础。系统配备直观的手持扫描系统,自动记录全流程作业数据,形成结构化、可追溯的操作样本库。
“这些真实场景中产生的高质量数据,正是训练AI模型的理想燃料。”崔普特里表示,“未来,人工智能将不仅能辅助调度决策,甚至可能实现自主优化控制,开启航空货运站智能化的新纪元。”
随着电子商务、冷链运输等高时效性货品需求激增,叠加全球供应链格局深度重塑,亚太地区航空货运枢纽正迎来智能化升级的关键窗口期。
崔普特里最后总结道:“无论是全新建设还是渐进改造,行业各方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借助科技创新,迎接未来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数据驱动的升级路径,将成为重塑东南亚货运枢纽的核心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