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拂过经幡的褶皱,
高原的云朵里藏着未开启的调色盘。
在离天空最近的教室,那些期待的眼神,
是等待与星辰对话的窗户。
2025年11月11日—13日,“艺术点亮梦想”2025爱心西藏行品牌联合公益活动团队,走进拉萨与林芝的特殊教育学校。
作为西藏最早的特殊教育学校,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已形成12年制教育体系,开设了听障班、视障班、职教班等,接收6至22岁学生。林芝市特殊教育学校设有7个教学班级,其中4个培智班、2个听障班及1个视障班级。

因爱的连接,成为彼此映照的光
艺术是温柔的绳,串起未曾相遇的世界。当城市的风筝线与高原的鹰羽交织,当无声的想象遇见色彩的羽翼——那是两岸风景的彼此抵达。
画笔是小小的桥,从手心到心尖;音符是悄悄的光,在寂静处叩响共鸣。那些斑斓的颜料与跳跃的节奏,是他们真诚的邀请——邀请每一个独特的心灵,共绘属于他们的、发着光的宇宙。

不携带怜悯,只怀揣爱和美的种子,我们走进他们。
2025年,在北京赢鼎公益基金会、北京爱度公益基金会、珠海市香洲区亲青汇晨兴社会关爱发展中心、创意星球的联合发起下,“艺术点亮梦想”2025爱心西藏行公益活动得到了阿道夫、蒂姆森、oh myfood、蜜知道、欧德堡、伟龙、巧隐、两面针八大品牌对本次公益活动的爱心支持,捐赠了洗发水、洗衣液、饼干、牛奶、蜂蜜水、牙膏牙刷、麦片、巧克力等日常生活用品。


公益团队在学校与部分特殊儿童共同观摩一节特别的美术课。患有听力障碍的宁晓寒是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首届毕业生,并被南京特教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如今他回到培养自己的母校任教。晓寒老师鲜活生动的肢体语言,承载着疑问、惊叹或温柔。孩子们用全身心倾听,那种专注让每个信息都像种子般落入肥沃的土壤。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两位支教老师在静默的讲台上也与孩子们进行了一场比言语更深邃的交流。




项目负责人徐航介绍,自2008年开启“爱心西藏行”活动以来,“用艺术点亮梦想”公益项目已形成以“艺术启蒙教育”为主线,走进去的“艺术家支教”、请出来的“艺术游学”、留下来的“艺术梦想班”为执行手段,传出去的“艺术公益展”为传播方式的四维体系。从物质帮扶、艺术启蒙到用艺术点亮梦想,公益项目逐渐实现了升级转型,“公益和艺术的壁垒被打破”。
美从不稀缺,只等被唤醒和超越
在海拔四千米之上,美从不稀缺。它沉睡在唐卡的纹理里,流淌在藏区的歌声中,如今又苏醒于孩童指尖的轨迹。我们不是点亮火把的人,只是轻轻擦亮火柴,等他们自己点燃心中的银河。
特殊儿童不是缺少翅膀的飞鸟,而是带着独特密码的访客。他们的感知,是一把能打开常人无法触及之门的钥匙。




他们拥有未被规训的直觉。 当多数人被技巧与范式束缚,他们的笔触却带着创世般的新鲜——一抹色彩就是一个世界,一道线条就是整个宇宙的回声。那不是笨拙,是艺术最渴望的原始生命力。

他们拥有精微的感官宇宙。 对声音、色彩、质地的感受,如同放大了一千倍。一片羽毛的重量足以谱写乐章,一滴雨珠里能看见彩虹的全部光谱。常人路过的风景,在他们眼中是值得驻足良久的奇迹。

他们拥有独特的时空韵律。 当世界在加速度中迷失,他们的节奏里藏着另一种时间——可以为一朵云的变幻凝视整个下午,可以用重复的笔触抵达精神的禅定。那不是缺陷,而是对抗碎片化时代的天赋。
他们拥有纯粹的表达渴望。 艺术于他们,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生命存在本身的证据。每一次涂抹都是心灵的直接显影,不需要隐喻,就已经是最诚实的诗。
这些“非常规”的感知方式,不是需要矫正的偏差,恰恰是艺术最珍视的宝藏。他们提醒着我们:美,从来不是单一的答案,而是无数可能性的共生。
在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深处,都藏着一片尚未被点亮的星空。他们不是缺少光芒,而是等待着一双懂得倾听的眼睛,一双愿意为他们的星辰搭建轨道的手。

邀请您,成为那个搭桥的人。不是俯身,而是平视;不是给予,而是共建。这不是慈善的单向奔赴,而是一场双向的照亮。在帮助特殊儿童打开艺术之门的同时,我们也为自己打开了感知世界的另一扇窗。他们的纯粹会洗净我们的浮躁,他们的专注会教会我们何为坚持。
希望您,在平凡日子里,时时感受到这股温柔而坚韧的力量。它不在远方,就在你用心生活的每一个当下。
用艺术点亮梦想,用生命影响生命。
每一个梦想都该有它自己的形状,
如雪域上的格桑花,
在不同的土壤中,勇敢而自由地,
开出独一无二的光芒。
让我们共同成为彼此映照的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