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凭借双品牌战略与一场彻底的“用户思维”革命,让这家一度沉寂的“国家队”选手用行动证明传统车企也能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10月北汽新能源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单月销量首次超过3万台,达30542台,同比实现112%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月销量从2万到3万,仅仅用了一个月,完成了令人瞩目的“三级跳”。
造车新势力不断刷新交付纪录,跨界巨头也持续加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里,这个增速本身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行业现象,尤其是当主角是一家有着深厚国企背景的车企时,更是引发市场对“国家队”转型路径的重新审视。
双品牌驱动的优势
北汽新能源此轮得以大幅度增长,显然是由于“极狐”与“享界”的双品牌战略发挥了功效。
极狐汽车10月销量23387辆,同比增长110%。可以说极狐品牌精准瞄定了主流市场需求,是推动这次销量上升的关键因素。这个策略显示出和传统国企不同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其旗下A0级车型极狐T1起售价定6.28万元,同时推出“电池烧一赔一”的大胆承诺,上市场后首月订单超3.5万台,迅速成为现象级的“爆品”。
而就在10月28日,极狐品牌还适时推出了极狐阿尔法T5,该车型搭载了自研的增程系统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带有城市NOA功能,售价却控制在15万元以内。阿尔法T5彻底贯彻北汽新能源的“技术普惠”策略,通过越级竞争,争夺最为关键的家用消费者。这款车也有望复制极狐T1的销量表现,截至发布当天的预定订单已经过万,为北汽新能源预定了下一个爆款。
而与华为深度绑定的享界品牌,则肩负起了品牌向上的使命,瞄定了高端市场。享界S9T正式上市后,1小时大定突破5000台,上市25天大定突破20000辆,创造了中国旅行车市场的销售纪录。最近,新款享界S9官图也正式发布,将在11月正式上市,进一步完善S9的产品线,整个享界S9车系月销量有望抬升到5000辆水平。
在当下复杂市场环境当中,北汽新能源采用“主流+高端”的双品牌的组合模式,无疑是一步妙棋。双品牌通过“纯电与增程”双线并举的产品矩阵,实现了对7-40万元市场的全面覆盖;在定位上,极狐的“技术普惠”与享界的“中式豪华”也形成了清晰互补。这种从产品到品牌的立体化协同,共同构筑了北汽新能源强大的市场护城河。
“用户思维”从口号到实战
若将双品牌视作战略架构,那么“用户思维”便是北汽新能源战略的“灵魂”,以往这通常是国企车企最为不擅长的领域,但北汽新能源正在尝试改变这种状况。
营销层面的革新最为显著,极狐品牌大胆摒弃了传统的发布会模式,将新品发布打造为一场犹如“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番外篇的欢乐盛宴,甚至由董事长张国富亲自登台,以脱口秀的形式与年轻用户真诚对话。另外深度冠名音乐节、与北汽男篮长久深度协作等一系列举措,全是为了扯下传统、呆板的标签,来和年轻用户构建情感关联。
技术路线的务实与野心
北汽新能源于核心技术路线方面,呈现出“自主”与“开放”并行的务实态度。
一方面它积极自研了“北汽神擎增程动力”与“北汽元境智能辅助系统”,其目的在于掌控核心技术的主导权,同时迅速将这些技术成果应用于新车型中,这关乎成本以及未来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它同样维持着极高的开放性,广泛开展合作。从接入DeepSeek等AI大模型来优化座舱体验到与小马智行协作推进L4级Robotaxi量产再到与蔚来、广汽等友商互联充电网络,北汽新能源正在试图凭借“合纵连横”快速完善在智能生态和前沿技术范围的布局。
这一“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展现出“新国企”转型时的积极心态:既要紧紧抓牢核心环节掌控权,也要以开放姿态融入行业生态,避免被边缘化。
“新国企”模式的试金石
北汽新能源月销突破3万辆,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亦表明,具备雄厚资产与制造基础的传统车企,只要在机制、产品及用户沟通方面完善妥当,同样能在市场上大有作为。
北汽新能源此次突破,可视为国有车企转型的一个关键拐点,这证明了“新国企”有能力在当下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其后续要走的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因为那不仅关乎自身命运,在某种程度上,也考验着整个“国家队”在智能电动车时代能有多少发挥空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