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控股权转让迈出关键一步,鸿合科技的未来发展路径正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2025年10月31日,鸿合科技披露了最新进展,各方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明确了由瑞丞鸿图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享有及承担《股份转让协议》等最终交易文件项下瑞丞基金的全部权利和义务。同时,确认本次股份转让价款总额为15.75亿元,与之前金额保持不变。
此番签署《补充协议》,意味着公司的控制权变更迈过了一个关键节点,待到后续程序走完后,瑞丞鸿图将正式成为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并购六条”出台后,鸿合科技作为首单由产业资本CVC发起的上市公司收购案,充分凸显了“并购六条”鼓励产业资本通过并购整合、赋能实体企业的核心导向。
从交易价值来看,瑞丞鸿图入主后,不仅带来资本支持,更关键的是为公司切入车载显示、智能座舱等新兴赛道打开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尽管交易尚未完全落地,但产业协同的蓝图已清晰可见。
从业务协同角度看,鸿合科技在教育交互显示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公司在显示面板、触控交互、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有望直接对接奇瑞在智能座舱中控屏、HUD抬头显示、智能表面交互等领域的创新需求。特别是在车规级显示产品认证周期长、供应链整合难度大的背景下,鸿合成熟的技术体系与规模化制造经验,将成为其快速融入奇瑞供应链的关键支撑。
车载显示赛道的增长潜力,为鸿合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根据Omdia数据,2024年全球汽车显示屏面板出货量已达2.32亿片,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单车显示屏数量正从传统的1–2块向5块甚至更多迈进,意味着年需求数亿片的巨大市场正在打开。
除车载显示主业外,鸿合科技还可依托瑞丞鸿图背后的产业资源,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相较于深耕单一领域的企业,产业资本在跨界整合与资源协同方面更具优势。合肥瑞丞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布局多家创新企业,覆盖智能底盘、VCSEL芯片、激光雷达接收芯片等前沿领域。这些优质标的未来有望通过技术合作与业务协同,为鸿合拓展更多元化的显示应用场景,构建坚实的第二成长曲线。
值得深入分析的是,本次收购的操盘手——合肥瑞丞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晓东,正是“以投代引”的“合肥模式”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其主导下,瑞丞鸿图基金的出资方阵容强大,包括芜湖产业投资基金、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金、安徽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重量级国资平台。这种资本结构不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更体现了地方政府通过资本纽带推动产业链整合的明确意图。
可以预见的是,在CVC投资与产业整合的双重驱动下,鸿合科技凭借其“高现金、低负债、强技术”的卓越禀赋,正站在战略转型的重要关口。结合权益变动报告书中“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推动资产整合”的表述,鸿合的未来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