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以“启动绿色新引擎:碳标签与供应链变革”为主题的2025北京绿色发展论坛-碳标签与低碳供应链分论坛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论坛汇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围绕碳标签在低碳供应链转型中的作用展开深入探讨,并发布系列重要成果,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论坛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通州区委区政府共同承办,北投集团、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研究院负责执行。本次分论坛由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中国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信息服务平台专项承办。
权威解读:把脉低碳发展趋势
论坛开篇通过中国碳标签介绍视频引入主题,主办方领导、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首先发表致辞,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黄建忠,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致辞定调。原国家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彭近新、国家发改委公共政策学者杨尚宝等专家发表主旨演讲,剖析全球气候危机下企业碳足迹管理的必要性,解读“十五五”绿色低碳发展宏观形势,为企业指明方向。
核心成果发布:碳标签3.0体系与服务平台升级
论坛重点发布“碳标签3.0体系”,重磅推出了“供应链碳标识”。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李鹏阐释其“数据驱动的新型低碳供应链体系”理念,强调以数据重构价值链,赋能供应链低碳转型。同时,“中国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信息服务平台2.0” 正式升级上线,升级后将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碳管理服务,助力供应链绿色化。同期,碳标签绿色采购供应链工程启动:以实际行动推动碳标签在供应链及绿色出海中的规模化应用。
多元实践:覆盖多行业碳标签应用场景
来自绿色金融、贸易规则、石油石化、家电、建筑等领域的专家分享了实践经验:
- 北京绿色交易所綦久竑探讨碳足迹管理与绿色金融创新路径;
- 对外经贸大学李丽分析绿色低碳贸易规则演进机遇;
- 中国石油、海信空调、邦得科技等企业代表分别分享石油石化产品、家电、建筑行业的碳标签实践,展示从合规工具到零碳生态构建的转型案例。
标准规范落地:引领行业规范化发展
论坛发布涵盖餐饮、光伏、茶叶、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 等12个领域的碳标签相关标准规范,包括《零碳餐饮业厨房供应链评价规范》《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低碳教育师专业能力评价指南》等,为各行业碳足迹核算、碳标签评价提供统一指引,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
凝聚共识:发布《绿色低碳供应链共建宣言》
论坛尾声,与会各方共同发布《绿色低碳供应链共建宣言》,倡导从合规工具向“零碳生态构建者”升级,凝聚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力,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
论坛意义:为低碳转型注入“加速度”
此次论坛通过权威解读、体系创新、平台升级、标准落地及跨行业实践分享,搭建了碳标签应用与低碳供应链变革的交流合作平台,不仅为企业提供碳管理工具与路径指引,更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下的供应链绿色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