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设计领域,中华传统文化正日益受到关注和欢迎,其理念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与景观实践中得到应用。身处这一时代潮流,中原地区的景观设计师郭恒以其一系列独具匠心的作品,生动诠释了如何将中华文化理念融入当代城市景观,既传承中华文化根脉,又回应现实的城市问题,为公共空间注入灵魂与活力。
从东方哲思中汲取景观规划设计灵感
郭恒毕业于中国林业科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经过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教育训练,又从家族熏陶中受到风水和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并在多尺度规划设计与现场工程之间往返实践打磨,以系统的方法论和跨类型项目实践,将风水阴阳、易学象数、礼序美学与古典园林技法转译为当代城市空间语言。就职业角色与行业贡献而言,郭恒长期服务于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规划四分院,现任总工程师;担任高校导师与多地评审专家,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导则(园林部分)的编制与推广;创立UNITY LANDSCAPE并执掌合尺(河南)国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他主持与深度参与的项目已近三百项,覆盖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在奖项层面,他共获得16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构成了他被同行与社会认可的金名片。
作为中国颇具影响力的新生代景观设计师,郭恒的实践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他常说:“景观设计既要有科学依据,更要有文化之魂;城市每片土地都有自己的记忆,设计师要做的就是用现代语言去唤醒它。”这种信念源于他对中华传统哲思的浓厚兴趣和深刻理解。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郭恒主持了数百个项目,在实践中反复探索东方哲学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他的同事评价他“总能从历史和文化中汲取灵感,为方案立意找到意想不到的破局之道”,这一点在他主持的众多获奖项目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风水阴阳:藏风聚气的空间智慧
走进郭恒主持设计的河南民权县厚泽园公墓,很难不被眼前独特的景观布局所吸引。在该项目中,郭恒团队以传统“阴宅”风水格局为蓝本对场地地形进行改造,营造出背有来龙、前有明堂的理想格局,同时参考先天八卦图形,通过水系为界,将园区划分为上阴下阳的整体态势。这种设计不仅赋予墓园以太极生生不息的文化寓意,更有效实现了功能分区——阳区公共服务迎接来访亲友、阴区安放墓地追忆往生先人;同时,阳眼凝塔,高塔象征阳刚统领全园;阴眼化池,用作静谧的水景冥想;天地交泰、阴阳调和使整个公墓兼具庄严与祥和。
民权县城市公益性公墓“泽厚园”鸟瞰效果图
公墓场地寻龙分金、定穴置堂的风水分析
更值得一提的是,郭恒在此项目中还融入了“五行”“八门”等中国古老象数理念。他按照八门遁甲对园区进行了划分,以洛书九宫统领空间布局,将五行的意象融入园区环境塑造之中。墓园中建筑与景观元素的功能分布也与八门吉凶方位相对应,以求趋利避害,营造出“藏风聚气”的理想安息环境。郭恒解释道,这种“天地人和”的格局既寄托了后人对先祖的哀思,也体现了生态安葬的现代理念——正如庄子所言“以天地为棺椁”,墓园应与自然相融合。郭恒将中华风水理论融入场地规划,使得这座公益陵园成为承载孝道与生命文化的人文纪念园,也树立了殡葬景观设计的新标杆。
点轴相承、层次开合的仪式中轴和公墓建筑布局
公墓景观建筑设计
在这一具有开创性的案例之后,郭恒继续在其他项目中探索风水与空间塑造的结合。例如平顶山市湛河体育公园项目中,他借鉴了太极“阴阳鱼”的概念,通过“筑土为丘、下沉为场”,将场地西北侧抬高、东南侧下挖,一条蜿蜒的环形跑道犹如太极曲线,将场地一分为二。高处静谧、低处热闹,东侧广场与西侧绿丘动静分区,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不仅满足了体育运动与休憩游憩的功能需求,还暗含中国阴阳调和的哲理。同样地,在一些城市入口小品中郭恒亦融会风水精髓:在民权高速出口的迎宾游园里,他采用“一池三山”的经典格局打造水景与微地形。而在长垣高速出口的迎宾憩园项目中,他通过抬高场地四周、降低中心的方式,使雨水汇聚于中央水塘,实现了传统“四水归堂”的格局。这一设计既符合LID低影响开发的生态理念,又蕴含着聚财生旺的吉祥寓意,随后在长垣南蒲体育公园、信阳市飨堂法治游园、蒲城大道口袋公园等多个项目中得到再次应用和验证。
平顶山市湛河体育公园鸟瞰效果图
平顶山湛河体育公园风水分析和地形营造
易经传承:道法八卦焕发城市新生
如果说风水阴阳是郭恒设计中的“形”,那么《易经》八卦等传统数理思想则构成了他诸多项目的“魂”。在鹤壁市汤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郭恒从汤河的历史文化中找到了灵感:相传周文王曾在汤河之畔演绎周易八卦,划定九州版图。借此典故,他为老旧社区注入了“二环、三驿、九州”的全新结构。在满足居民休闲、健身、养老等实际需求的同时,社区规划又隐含周易九宫之格局,可谓将千年易理融入现代社区营造的大胆尝试。据介绍,该方案实施后极大提升了小区环境品质和文化氛围,也成为老旧小区更新融入文脉的成功范例,郭恒作为总体设计负责人功不可没。
鹤壁市汤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鸟瞰效果图和平面图
鹤壁市汤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周易推演与九州主题景观
除此之外,郭恒在多个项目中将易经文化转变为可感的空间语言。周口市扶沟县城区水系综合整治项目中,郭恒以《易经》“象数”为纲,以“六合”寓意六水聚汇,构建六大主题段、十二意象节点,既统整杂乱水渠、提升行洪标准,也把治水转化为城市文化长廊。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锦龙花园景观设计中,郭恒借“龙文化”与《易经·乾卦》“云从龙”为设计母题,以“龙形绿脉”贯穿社区,配九处“云”园与廊架,赋予安置区清晰的文化标识与归属感。焦作市修武县的韩庄村美丽乡村项目中,郭恒则以“竹林七贤”与北斗意象定址七处节点,四季游园、广场与溪流被故事线串联,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传承。他的设计始终以传统为魂、以功能为体,让古典意蕴在当代场景中生长。郭恒的作品不仅着眼当下治理与空间效能,而且让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鲜活呈现,满足人民对文化寻根与精神认同的心理诉求。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的锦龙花园景观设计中来自《周易·乾卦》“云从龙”的设计理念
诗礼化境:儒家礼序与诗性美学的落地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儒家思想与礼序美学同样是郭恒设计关注的重要维度。在夏邑县御道河公园项目中,他充分挖掘了夏邑作为“孔子祖籍”的文化底蕴,将孔子“六艺”教化思想融入景观之中。公园里专门规划了“孔祖文化区”,通过景墙浮雕和地面雕刻展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寓教于乐。游客漫步其间,既可欣赏园林小品的艺术之美,又能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古代君子的修养之道。同时,设计中还融合了“四象”思想:公园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方位,园内四个入口分别设置了四神兽的景观柱或雕塑,以方位神灵守护园区。通过这些儒家文化元素的融入,御道河公园从一座普通的城市游园升华为兼具文化展示和休闲功能的特色公园,成为当地弘扬优秀传统的新地标。
夏邑县御道河公园的四象与君子六艺等传统文化理念
夏邑县御道河公园鸟瞰图
夏邑县御道河公园的朱雀雕塑与实景照片
除了在大型公共空间彰显儒学风范,郭恒也善于在小尺度项目中植入传统人文精神。在长垣县的君子园景观设计中,他以孔子的“君子文化”为主题,通过铺装雕刻古代先贤的诗词名句,将园林散步道打造成一条露天“诗词长廊”。人们漫步其中,潜移默化地传播着儒家美德。同样,在鹤壁市朝歌文化园的改造中,郭恒选择了《诗经》中描写当地淇河的诗句镌刻于耐候钢板景墙上,夜晚灯光透过镂空文字熠熠生辉,让古老的诗歌以现代艺术装置的形式融入城市夜景。这种设计巧思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激发了市民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共鸣。无论尺度大小,郭恒都坚持让景观承载文化内涵:或是堂而皇之地点明主题,或是细雨无声地融入细节,体现出他作为设计师的文化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鹤壁市朝歌文化园的改造项目中的诗歌景墙
象征意境:器物符号激活场所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器物和符号,也是郭恒创意的宝库。他常常借用一些具有吉祥寓意或历史意义的传统造物形象,赋予现代景观以独特气质。在郑州高新区的锦和苑居住区项目中,郭恒的设计灵感源自中华传统“六瑞玉礼”:他选取六种礼器造型,分别转化为社区中的景观小品和雕塑装置。比如,在入口广场竖立一面圆形的“玉璧”意象景墙,象征天地圆融;林荫步道旁点缀月牙形的景石座椅,仿若化自玉璜之形;中央花园里立着方柱体雕塑,隐喻古代帝王祭天所用的玉琮……种种玉礼器元素的融入,让整个小区充满了温润典雅的东方韵味。居民们日常置身其间,耳濡目染中华“以和为贵·温润如玉”的价值观。这一设计在提升小区景观品质的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居环境的生动范例。
郑州高新区的锦和苑居住区项目中“六瑞玉礼”景观雕塑小品
同样巧妙的是对民间吉祥符号的运用。在郑州翰林居的陈先生私家庭院里,郭恒以象征“福禄长寿、子孙绵延”的葫芦为母题,用饱满曲线构成庭院骨架,将后院划分为相连的两处圆形空间;曲径如藤蔓相系,花坛与汀步点缀其间,让日常被“福气”包裹。郭恒通过一个小小葫芦,将传统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融入庭院设计,让居者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温馨吉利。
郑州陈先生私家庭院景观设计中采用“宝葫芦”设计灵感
在城市公共空间方面,郭恒也善于从地域传统器物中汲取灵感。平顶山市滨河广场的改造项目中,郭恒选择了汝瓷经典器型“汝窑玉壶春瓶”作为设计原型。玉壶春瓶身姿优美、曲线丰盈,在佛教中被称为“净瓶”亦是观音菩萨的持物,寓意吉祥平安。在广场设计里,他以中轴塑造宝瓶意象并设置下沉广场与小品,四周绿地与活动带如孔雀翎羽环拥;夜幕灯光勾勒“聚宝盆”剪影,串联环形步道的流光。项目既补足停车与休闲功能,又把抽象器物变为可感的城市体验,小尺度到大场景一以贯之,既温暖家庭,也提升城市气质。
平顶山市滨河广场的改造项目的设计原型为中国著名陶瓷汝瓷的玉壶春瓶
东方人文精神的世界共鸣
透过以上一个个项目实践,我们不难发现郭恒的设计始终贯穿着一个信念: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并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正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欢迎和共鸣,在建筑与景观领域也有了多种创新应用。”郭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理念不仅属于华人,许多外国朋友也逐渐开始欣赏并借鉴其中的智慧。”以风水为例,如今欧美一些建筑师在进行绿色建筑和健康社区设计时,也会参考类似“坐北朝南”“藏风聚气”的原则;再如太极阴阳的平衡思想,与当代景观倡导的生态平衡、可持续理念不谋而合。郭恒深信,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只要以现代设计语言加以转化,就能为全球的环境设计提供启迪。他本人也多次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介绍自己的设计,发现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同行,都对这些源远流长的理念表现出浓厚兴趣。
从大型公共墓园到社区街区更新,从城市公园到乡村振兴项目,郭恒在方寸之间融入中华文化之美,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讲好了中国故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郭恒的作品证明了传统文化并非古老陈迹,而是可以与现代科技、当代审美碰撞出火花的创意源泉。正如他所说:“我们的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只要用心去领悟并运用于实践,就一定能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意义的作品。”郭恒用他的设计实践诠释了这一点,也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景观中的无限可能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