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盈利指标持续向好 经营业绩持续亮眼
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强化主业能力建设,有力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巩固向上向好发展态势,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实现收入总额402.21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较2024年中期增长27.5%。年化ROE21.1%,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年化ROA为1.1%,较2024年度提升0.35个百分点,再创公司加入中信集团后新高。8月27日晚,另一家AMC巨头中国信达发布2025年半年报指出,上半年收入总额为343.62亿元,同比下降2.0%。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81亿元,同比增长5.8%。可见,中信金融资产盈利能力依然持续领跑行业。
主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内核发展稳健
公告指出,收购处置、纾困盘活、股权业务等主业收入明显增长是驱动经营业绩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中信金融资产新增不良资产收购债权原值1252亿元、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处置业务新增收购资产包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占比74.1%。纾困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资产余额占比65.7%,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股权业务聚焦国家战略导向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主动加大资产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业务转型和优化布局,主业盈利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收购处置业务处置进度明显加快,已实现收益16.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0.8%;纾困业务收入42.27亿元,同比增长65.5%。此前,信达财报指出,其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出现62亿大额亏损,中信金融资产行业领军者姿态更加凸显。
中信金融资产融资能力也在持续提升,融资结构与成本均得到优化。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新增平均融资利率较上年度下降50bp,并成功发行100.1亿元ABS产品,创下今年以来同类型产品中规模最大、成本最低、利差最窄三项纪录。
统计显示,中信金融资产股价表现强劲,自2022年加入中信集团以来,三年多最高累计涨幅达到544%,总市值一度超过千亿港元,位居中资金融股前列。随着公司发展不断向上向好,MSCI调整8月26日正式生效,未来有望获得更广泛市场关注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