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成立于2017年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来材料”科创板IPO正式获受理,正式启动上市进程。公司本次IPO拟发行股份不超过1.11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4.46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国内首家全产业链电池膜企业
纵观未来材料业务层面,其专注高性能含氟功能膜及材料,主营氢燃料电池质子膜、水电解制氢膜、液流电池膜、ETFE特种薄膜和PFA材料等,广泛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液流储能、绿氢制备、半导体封装等新能源与高端制造场景。而其硬实力更体现在,从关键单体到树脂再到膜产品,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高行业壁垒上。这种优势使其能直接参与国家级新材料类项目,彻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根据招股书披露,未来材料2022至2024 年收入分别为 5.3 亿元、7.21 亿元和 6.4 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 10.54%;同期归母净利润 1.43 亿元、2.3 亿元、1.65 亿元。2024 年虽因行业产能集中释放、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短期下滑,但依靠领先技术优势和持续市场开拓,核心产品市占率依旧领先。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全氟“质子交换膜”产品从原料、中间体、单体、聚合物到成膜的全产业链量产技术突破。其高性能燃料电池膜通过奔驰6000小时测试,技术处于业界领先水平。此外,公司在液流电池、储能和水电解制氢所需的质子交换膜领域也实现了技术突破,相关产品已批量化应用于商业化示范项目。
凭借这一优势,未来材料的产品如液流电池隔膜出货量已位居国内第一,燃料电池膜则进入亿华通、重塑能源、捷氢科技等主流供应链,市场认可度高。这种“关键少数”的行业地位,与科创板六周年所倡导的“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高市场认可度”的导向高度契合。其有望在政策的加持下,到达业务发展的新高点。
投资新能源材料黄金赛道
根据《2025-2030年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全球化工新材料市场星现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产量超2965万吨,较2015年增长76%,年复合增速10%。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化工新材料消费量将超5700万吨,产量达4300万吨,自给率提升至75%以上。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端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如锂电池隔膜、光刻胶等产品的市场规模年增速超15%。
在化工新材料产业以较高增速的发展情况下,根据招股书披露,未来材料本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300 万㎡/a 全氟质子膜及配套化学品项目”、“3000 万㎡/a乙烯-四氟乙烯(ETFE)特种薄膜项目”等涉及氢燃料电池车、半导体封装的领域上。待生产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后,公司主要产品产能将大幅增加,规模效应提升,进一步顺应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募集资金后公司产品迭代能力将得到增强,因公司产品尚处于研发和市场应用推广阶段,使用所募集的资金更有利于公司更快响应市场需求。此外,因下游新兴行业对原材料技术指标和品质要求持续升级,募集资金可用于完善公司质量管控体系与产品竞争力,进一步降低因标准变动导致的退换货风险。
据披露,未来材料下游客户已包括大连融科、纬景储能、星辰新能、液流储能等多家液流电池头部企业。然而,公司也预计将加速拓展欧洲、日韩等氢车市场。
在企业从“氢能”迈向“新材料”的关键节点上,未来材料用连续三年的盈利记录,向资本市场递上一份可验证的成长答卷。随着后续IPO募资计划落地,公司将在含氟功能膜等产能上迎来新的增长极,夯实国产含氟功能膜及关键材料的领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