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全面开建,政策、路径、盈利模式全解析|附德塔精要实战方案
2025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正式将“零碳园区”纳入国家战略实施体系。不仅明确了“支持有条件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还给出了实操“施工图”:从能源结构调整到数字化管控平台,从财政资金支持到绿色金融政策,指向清晰、行动明确。
为什么是现在?零碳园区成为新“基建”的底层力量
在“双碳”目标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零碳园区不是“是否做”的选择题,而是“如何快做、做得好”的必答题:
· 减排压力下沉园区端:园区占全国碳排放超30%,是碳治理的主战场;
· 碳边境调节税加速到来:出口型制造园区亟需绿色认证和碳足迹可追溯系统;
· 绿电+储能+数字化集成催生落地契机:技术成熟度已具备试点基础;
· 园区转型成为地方发展和招商新抓手:绿色园区带来高溢价产业集聚效应。
国家级零碳园区怎么建?八大任务 + 四类政策支持构建清晰路径
政策明确8大建设任务:
✅ 加快清洁能源就地部署与绿电消纳;
✅ 搭建能源+碳的数字化管控平台;
✅ 鼓励绿色低碳技术融合与产业重构;
✅ 支持园区向虚拟电厂、绿证交易等方向试点创新;
✅ 提升企业节能改造与碳效管理能力;
✅ 推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协同建设;
✅ 强化园区废能、废水、废气资源化回收与梯级利用;
✅ 开展园区用能结构、产业结构、管理机制的系统性变革。
配套四类强支持:
· 资金支持:地方政府专项资金+绿色债券+政策性银行长期贷款;
· 审批创新:探索“区域能评+碳评”打包机制与“一个窗口”绿色审批;
· 人才与技术服务支持:引入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与咨询机构;
· 碳交易+绿证激励机制:碳配额奖励、绿证收益纳入园区收益体系。
建设落地关键点:快、准、能运营
从典型案例和政策要求看,建设零碳园区面临“三难”挑战:
· 周期紧:申报、立项、集成必须在半年内完成;
· 环节杂:涉及电力系统、能源管理、碳核算、数据集成多个专业交叉;
· 资金压力大:涉及光伏、储能、数字平台等多项投资。
因此,唯有具备“清晰方法论+平台能力+政策对接能力”的企业,才能在项目中胜出。
德塔精要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打造高效建设、可持续运营的数字底座
作为领先的场景数智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德塔精要构建了以“业务数据要素驱动”为核心的零碳园区一体化支撑体系,融合工业互联网与能源互联网,打造覆盖“顶层规划—平台集成—智能运营”的数智化平台,助力园区实现能源系统与数据系统的协同管理,全面提升申报、建设与持续运营的全周期效率与价值。
✅ 一体化能碳数据融合底座
· 快速打通“源-网-荷-储”多元数据源,覆盖园区分布式光伏、储能、楼宇能耗、工业设备等;
· 实现绿电占比、碳排放因子、用能结构等核心指标实时可视化与穿透分析。
✅ 数字孪生+智能调度中枢
· 建立园区级“数字孪生场景镜像”,模拟能碳流动,优化绿电消纳路径;
· 基于AI智能体实现负荷预测+储能策略优化+碳收益测算等能力,支撑多场景调度自动化。
✅ 能碳双控与碳资产运营平台
· 支持碳核算、碳交易、碳账本、碳评估四类模块;
· 平台对接地方政策要求、支持数据打包生成政策申报材料与可追溯凭证。
✅ 轻量级场景智能体,高效可复制
· 针对能源调度、节能分析等关键任务,内嵌“场景智能体”助手,降低使用门槛;
· 实现园区“轻部署、快响应、低成本”落地
✅ 实战成效:
在多个工业园区项目中,德塔精要平台助力客户实现:
· 碳核算效率提升 60%+;
· 节能潜力识别率提升 35%+;
· 绿电可视化调度周期缩短 70%+;
· 打通碳资产变现路径,提升项目 综合投资回报率。
结语:窗口期已至,拼的不再是“能不能建”,而是“谁能快、谁能省、谁能稳”
2025年起,零碳园区不再只是绿色“概念”,而是投资落地、产业转型、生态构建的新平台。德塔精要愿以专业的平台级能力,携手园区运营商、产业投资人、集成服务商,共同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可复制的绿色增长样板。
想了解更多方案详情或获取《零碳园区数字化白皮书》,欢迎联系官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