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我们对长三角100位中小企业家展开深度访谈与实地调研。从杭州湾畔的制造业工厂到上海陆家嘴的创业孵化器,从苏浙皖的产业集群到跨境电商的创新实验室,这些企业家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坚韧的创业精神,在长三角完善的产业链生态中抢占先机,成为区域经济的毛细血管与活力源泉。然而,调研过程中我们更清醒地看到,一批中小企业在快速扩张中陷入发展迷局:有的沉迷多元化跨界,脱离主业根基;有的迷信政商关系,忽视合规建设;有的执念绝对控制,摒弃专业治理;有的追逐规模速度,透支现金流与信用。这些共性弊端,在经济下行周期与政策收紧环境下,极易演变为企业的生存危机。基于此,我们推出“长三角中小企业典型案例系列”,通过真实可查的案例剖析,提炼风险警示,为更多中小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提供镜鉴。本文为系列第一篇,聚焦宁波企业家龚央丹及其商业版图的扩张与失控。
案例选取:宁波金格奥系企业——野心与执念下的扩张迷局
在宁波慈溪这片民营经济热土上,金格奥系企业曾是细分领域的标杆——从家用清洁电器到医疗器械,再到新材料科技,创始人龚央丹用二十年时间构筑起横跨多产业的商业版图,旗下关联企业达8家,一度斩获150项专利、32项资质证书,跻身中石化采购目录,头顶“高科技企业家”“生态环保先锋”的光环。然而,如今的金格奥系却深陷司法纠纷泥潭:核心企业宁波金格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涉及89起司法案件、119份裁判文书,案由涵盖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等多个领域,30次开庭公告记录着企业经营的狼狈;跨界布局的宁波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因环保违规被勒令停产,关联投资的温州华源新材料、神牧(深圳)科技等企业相继注销。龚央丹的创业史,既是长三角中小企业抓住时代机遇快速崛起的缩影,更是野心超越理性、捷径替代规则后,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的典型样本。
在长三角民营经济的浪潮中,从不缺白手起家的传奇,也从不缺野心驱动的冒险。宁波企业家龚央丹的创业史,恰似一部浓缩了机遇、胆识与执念的样本——她从医疗器械领域的深耕者,到横跨多产业的资本玩家,用二十年时间构筑起看似庞然的商业版图,却在扩张的狂飙中埋下了丛生的隐患。她的故事,是一曲赞歌,更是一记警钟,照见了中小企业家在规模诱惑前的集体困境。
2001年的宁波慈溪,民营经济正破土而出,龚央丹踩着时代的节拍创办了宁波金格奥电器有限公司(后更名宁波金格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彼时的她,带着制造业者的务实与敏锐,从家用清洁电器切入,逐步深耕医疗设备领域。在那个专利意识尚未普及的年代,她带领企业累计拿下150项专利,斩获32项资质证书,将一家初创公司打造成慈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副会长单位。这份成绩足以证明她的商业天赋——她懂得把握政策风口,更懂得用技术壁垒筑牢护城河,当企业转型医疗器械后,迅速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实缴资本全额到位的1000万注册资本,彰显了她早期稳健的经营哲学。
但野心的种子,从一开始就埋在了土壤里。早在2013年,一份宁波中院的判决书便已埋下伏笔:龚央丹曾与他人合资创办餐饮公司,却在企业注销清算阶段,因债务承担问题与合伙人对簿公堂,最终法院判决其共同承担剩余债务。这场纠纷并非偶然,它提前暴露了龚央丹在商业操作中对法律风险的漠视与契约责任的轻慢——在她眼中,规则或许只是可以灵活变通的工具,而非企业存续的底线。随着事业版图扩大,这种对“捷径”的依赖愈发明显,她曾在公开场合毫不掩饰地宣称“跟镇里有关系,和当地领导都熟”,言语间满是“一切都不担心”的笃定,暗示自己凭借深厚的政商人脉,已为企业发展打通了各类“绿色通道”,这种对非市场化资源的迷信,逐渐替代了对合规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打磨。
在医疗主业稳固后,龚央丹并未满足于“小而美”的深耕,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战场。2016年,她创办宁波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跨界进军建筑节能涂料与工业保温材料领域,喊出“将废弃物吃干榨尽”的绿色循环口号。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这家公司不仅获得天使轮融资,更成功跻身中石化采购目录,成为行业内的一匹黑马。但鲜为人知的是,运通公司的市场拓展并未建立标准化渠道体系,而是与她口中的“政商资源”深度绑定——通过慈溪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黄元忠的平台,频繁对接政府及行业资源,再叠加其宣称的“领导熟、关系硬”的优势,企业在项目审批、资源获取等方面似乎总能抢占先机。这种将企业发展绑在个人关系网络与权力便利之上的模式,注定让企业抗风险能力先天不足。
真正的狂飙与失控,始于2019年。彼时的龚央丹已不满足于产业扩张,将目标锁定在集团上市,欲借资本杠杆撬动更大版图。面对券商基于财务实况给出的保守估值,她嗤之以鼻,当众宣称“资本市场不懂实业”,那份自负已然突破理性边界。为了抬高估值、加速上市进程,她绕过内部风控团队,通过关联企业间的交易虚增业绩,用账面繁华掩盖经营短板;更试图复刻“宁波帮”先贤的社交智慧——如张福彭借“星期聚餐会”整合资源的典故,将“跟领导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频繁周旋于地方官员之间,妄图以人脉换取政策便利与监管宽松,将政商关系异化为规避规则的“保护伞”。
然而,靠投机取巧与权力依附搭建的空中楼阁,终究经不起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检验。2021年,全国环保政策密集收紧,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对违规排污企业的查处力度空前,多家企业因未配套污染治理设施、未通过环保竣工验收被重罚。龚央丹旗下运通新材料主打的固废处理项目,本就存在技术短板,所谓“全量化回收与高值化利用”的绿色闭环未能经受住严格检测,因环保不达标被勒令停产。曾经信誓旦旦的“关系硬、不担心”,在刚性政策面前不堪一击——所谓的“绿色通道”并未成为风险缓冲,反而因前期依赖特殊关照而忽视了合规整改,让企业在监管风暴中毫无招架之力。停产的连锁反应迅速蔓延:依赖该项目的上下游合作中断,前期投入的资金无法回笼,而多产业并行扩张本就消耗巨大,叠加上市筹备阶段的资金占用,集团资金链彻底断裂,上市梦碎的同时,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此时的龚央丹,依然保持着对商业版图的绝对掌控。2024年6月,她对运通新材料进行大刀阔斧的股权调整,清退原持股39.09%的核心技术人员魏莉,将自身持股比例从27.27%飙升至88.18%,身兼执行董事与经理两职,把“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推向极致。这种对绝对控制权的执念,让专业意见彻底边缘化,企业决策沦为个人意志的独角戏——她或许始终相信,凭借自己的判断力与多年经营的“人脉资源”足以驾驭一切,却忘了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恰恰在于制衡机制与专业分工,而健康的政商关系应是“亲清有道”,而非依赖特权规避风险。
如今,金格奥医疗器械已涉及89起司法案件、119份裁判文书,案由涵盖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等多个领域,30次开庭公告记录着企业经营的狼狈。她对外投资的温州华源新材料、神牧(深圳)科技等企业已相继注销,跨界扩张的“试错成本”最终转化为沉重的经营负担;而运通新材料1100万注册资本中仅实缴650万的现状,更暗示着企业现金流的深层压力。龚央丹依然头顶“高科技企业家”“社会责任担当者”的光环,但其商业版图早已成流沙上的城堡,看似宏伟,实则根基松动。
她的故事,精准戳中了长三角中小企业家的共性困境:在区域经济的红利中迅速崛起,却在野心的驱使下迷失方向;把规模扩张等同于成功,把绝对控制等同于安全;在多元化的诱惑中忘记了主业的深耕,在政策风口的追逐中忽视了风险的防控;将个人关系与权力依附凌驾于标准化渠道之上,将规则变通替代了合规经营,误把“政商熟络”当作永续发展的护身符。
案例核心风险警示
1. 扩张失控风险:短期内跨界医疗、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超出企业资源承载能力,导致精力分散、管理失焦。
2. 控制权执念风险:“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缺乏内部制衡,清退核心技术与管理人才,破坏企业治理生态,丧失专业赋能。
3. 合规经营风险:从早年的债务纠纷到后期的环保违规,多次触碰法律与政策红线,暴露对契约精神、合规底线的长期忽视。
4. 资源依赖风险:过度依赖协会人脉、政商关系等非市场化渠道,将“领导熟、关系硬”当作发展捷径,未建立标准化市场体系,抗政策波动与人事变动能力极弱。
5. 现金流与业绩造假风险:通过关联交易虚增业绩的短视行为,叠加多产业扩张的资金消耗,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危机。
6. 政商关系异化风险:误将政商熟络异化为规避监管的“保护伞”,忽视合规建设,在政策收紧时缺乏风险缓冲能力。
长三角的民营经济,需要野心家的开拓,更需要稳健者的坚守。龚央丹的故事告诉我们:企业的高度,从来不是由扩张的广度决定,而是由主业的深度、管理的精度与风险的防控力决定;企业的生命力,从来不是依赖权力依附的“绿色通道”,而是源于合规经营的底气与核心技术的硬实力。当野心脱离了理性的缰绳,当骄傲遮蔽了认知的盲区,当关系替代了规则,再辉煌的商业版图也可能顷刻崩塌。
愿每一位长三角企业家,都能从龚央丹的迷局中读懂:真正的强大,不是无所不包,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长久,不是狂飙突进,而是行稳致远;真正健康的政商关系,是“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而非依赖特权、规避规则。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