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高净值研究院与GE5教育联合主办的十一月大咖课,在上海新虹桥中心舍丽雅酒店举行。
课程邀请到原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 刘纪鹏;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聂庆平,带来关于2026股市趋势的分享。
刘纪鹏:解析资本金融与科技革命
聚焦 A 股 4000 点的机遇与挑战,刘纪鹏指出4000 点是中国股市扭转经济颓势的关键点位,当前“慢牛”行情已持续 6 个多月,若下跌超 300 点,牛市或将终结。
谈及下跌原因,刘纪鹏认为分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原因。
内部来看,大股东减持乱象是核心症结。数据显示,A 股 5498 家上市公司中,主板第一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平均持股超 50%,科创类板块达 55%,部分企业大额减持,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
外部来看,美股震荡、美国政策多变、美日安保条约等国际局势带来不确定性导致A股下跌。
对此,刘纪鹏建议落实高科技与资本金融“双腿走路”的战略,扭转货币金融主导格局,大力发展以投资银行为主的资本金融。
另外,针对当前市场环境,刘纪鹏给出 “新老划断” 方案:
第一,新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降至 30%,转让给基金。
存量公司预设流通底价,分红需超过融资总额;
鼓励大股东回购注销,同时呼吁国家队操作公开透明,类平准基金取之于股市、用之于股民。
刘纪鹏认为,当前 A 股 3800 点支撑位至关重要,是政策护航与市场合力的结果。唯有堵住减持漏洞、完善监管政策,才能让股市真正成为经济引擎,让投资者共享市场红利。
聂庆平:当前股票市场机遇与展望
聂庆平认为:A股已进入由政策与资金驱动的结构性牛市阶段,未来5—10年或见证市值占GDP比例从60%向100%的历史性跃升。
政策与历史:从降杠杆到加杠杆
聂庆平强调,资本市场的定位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工具”,至今已通过注册制改革、长期资金入市等举措,逐步化解2015年以来的高杠杆风险,包括清理股票质押、房地产债务等。
2024年“924新政”后,央行通过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股票回购专项再贷款等工具,引导汇金、社保等国有机构资金入市,形成“国家队”与公募基金的合力。
数据显示,汇金公司ETF持仓三季度环比增长19%,带动沪深300指数反弹47%,标志着A股从“散户市”向“机构市”转型。
市场与风险:结构性错配与美股泡沫
聂庆平导师指出,A股长期存在“估值与交易结构错配”的痼疾:沪深300蓝筹股PE仅10倍(低于美股标普500的20倍),但交易占比仅27%,而中小盘股交易占比高达70%,导致市场波动剧烈。
反观美国,依赖量化宽松与股票回购的“虚假繁荣”,使标普500 PE达35倍,接近2000年互联网泡沫水平,权重股贡献84%的市值增量,存在高估值回调风险。
另外,稳定币作为“影子证券”,需警惕其通过跨境支付加剧资本外逃的风险。
投资与展望:蓝筹主线与财富转移
展望未来,聂庆平导师认为A股将迎来三大趋势:
第一,资金结构优化:社保、保险等长线权益配置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占比有望从30%向60%转化;
第二,蓝筹价值重估:高股息银行、非银金融及科技龙头(如固态电池、AI)将成主线,需关注基本面与估值的匹配度;
第三,居民财富搬家: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超300万亿,股票占比仅5%(美国15%),财富从地产向权益转移将推动指数稳步上行,5000点或为中期目标。
聂庆平最后提醒投资者,A股已告别2015年高杠杆模式,投资需坚持“长期主义”,精选基本面扎实的标的,避免追逐题材炒作。
结语
从长期来看,未来机会是属于“长期主义者”的。
2026年的A股,将在政策护航、资金入市与经济转型的三重驱动下,走出“结构慢牛”行情。
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配置的核心应从追逐题材转向拥抱蓝筹,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