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总台央视网《超级工厂》栏目探访英氏婴幼儿米粉超级工厂,创新研发室内的“电子鼻”设备引发媒体高度关注。这款设备被英氏创新性引入婴幼儿辅食研发,通过量化分析大米风味、筛选适配原料,为宝宝打造“更对味”的科学辅食,展现出国产辅食品牌以科技驱动品质升级、解决家长喂养焦虑的硬核实力。
“电子鼻”破局:把主观判断变客观数据,找准宝宝味觉喜好
在英氏创新研发实验室,央视网主持人常婷随英氏产品研发部部长李梦怡走近“电子鼻”设备,直面“如何让宝宝愿意吃辅食”的痛点问题。“嗅觉是很主观的感受,同一种食材,不同人会有不同的风味描述。”李梦怡解释。传统辅食研发靠“经验判断”风味,比如“这款米香”“那款果泥甜”,这种模糊判断难精准匹配宝宝需求,常出现“家长觉得好,宝宝不买账”的情况。
而“电子鼻”能打破这种“经验依赖”:它捕捉食材中细微的风味物质,将抽象嗅觉转化为标准化、可量化的数据,清晰呈现“哪种香气更吸引宝宝”。在英氏研发流程中,它贯穿产品开发、原料筛选、新鲜度测定等关键环节,为“宝宝爱吃”打下精准风味基础,让辅食研发从“凭感觉”走向“靠数据”。
“电子鼻”实战:选料到控鲜,锁定宝宝愿意接受的味道
要让宝宝爱吃辅食,“对味”的原料和“新鲜”的品质是关键,“电子鼻”在这两大环节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产品开发阶段,“电子鼻”的风味解析能力尤为关键。李梦怡以英氏有机产品中使用的五常大米为例,正是通过“电子鼻”对不同产地大米的风味物质进行精准检测,才清晰拆解出五常大米独特的风味构成——除了基础的米香,还蕴含花香、果香甚至椰香等多层香气。基于这些数据,英氏绘制出专属风味轮,最终选定五常大米作为有机米粉原料,让宝宝能品尝到更丰富、更优质的天然风味。“我们测试时发现,这款五常大米光纯米香就让人有食欲,宝宝接受度自然更高。”李梦怡补充道。
而在原料新鲜度把控上,“电子鼻”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梦怡解释,英氏先通过大量实验,提取出新鲜大米中关键风味物质的含量基准线;每当新一批大米原料进厂,“电子鼻”便会对照基准线进行检测,若风味物质含量偏离标准,就说明原料新鲜度不达标,从源头杜绝因原料变质影响辅食品质的可能。“之前我们靠显色实验做初步判断,现在有了‘电子鼻’,新鲜度检测更精细、更准确,家长也能更放心。”
多设备协同:从“好闻”到“好吃”,全方位适配宝宝食用体验
让宝宝爱上辅食,不止要“闻着香”,还要“吃着好”。英氏创新研发实验室的其他设备,与“电子鼻”形成“感官互补”,围绕宝宝的触觉、口感需求展开研发,确保辅食既对味又适配。
在面条类辅食研发中:RVA快速粘度分析仪检测面条烹煮后的糊化特性,确保粘度适配对应阶段宝宝的吞咽能力;Mixolab2混合试验仪模拟面团加工,判断面粉是否能做出爽滑不粘牙的面条;面筋测定设备更是量身定制筋度;超技质构仪还能模拟宝宝口腔触感,让每一阶段产品都精准匹配宝宝生理特点。“电子鼻负责‘数字化嗅觉’,质构仪模拟负责‘数字化触觉’,全方位让辅食贴合宝宝需求。”李梦怡总结。
“宝宝愿意吃、喜欢吃,是辅食发挥营养作用的前提。”李梦怡强调,英氏引入“电子鼻”等专业设备,正是希望用科技消除辅食研发中的“模糊地带”,让每一款产品的风味、口感都有科学依据,真正贴合宝宝需求。此次《超级工厂》的探访,让更多家长看到宝宝辅食“好吃”背后的科技支撑与研发匠心。未来,英氏还将持续创新,投入更多科技力量,为中国宝宝打造更贴合口味偏好、更适配成长需求的高品质辅食,推动国产辅食行业向“精细化、科技化”方向不断迈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