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并得到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与海南省政府大力支持的“解读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政策·共商亚太区域数智供应链中心发展”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政府代表、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及境内外企业的近百位专家与代表,共同聚焦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政策的深度剖析,围绕数智供应链建设、全球可信贸易机制的课题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会长张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海南自贸港作为新时代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前沿阵地,其建设不仅关乎贸易便利化的提升,更承载着推动区域数字经济互联互通与制度创新的重大使命。他强调,应紧扣“交易的本质”、“制度与政策的协同”及“制度的有效落地”三大关键,推动政策研究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回顾海南自贸港总体方案的制定背景,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指出,海南自贸港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分散的政策整合为高效协同的体系。他特别提到,数智供应链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够集中解决退税、融资与跨境合规等难题,显著降低中小企业跨境经营成本,是对传统外贸服务模式的重大革新。赵晋平强调:“海南的制度红利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将为中国企业打造一个全球供应链整合的制度高地。”
中国电子商务商协会联盟主席聂林海则从国际规则对接的角度,提出了四点前瞻性建议:强化政策支持,将供应链中心纳入压力测试试点;主动对接CPTPP、RCEP等高标准国际规则;加快构建“3小时航空+5小时航运”的区域物流圈;以及加强数字供应链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黄竞仪表示,海南应充分利用自贸港与数智供应链平台的优势,双方联合与上合组织合作推动农产品走向世界。通过引入可信贸易体系与全链路溯源技术,提升农产品的国际信誉与议价能力,打造“绿色、品牌、可追溯”的中国农业国际形象。
海南省国际经济发展局局长助理刘建对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政策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他透露,封关运作将分阶段稳步推进,预计至2025年初具规模,2035年全面成熟。刘建特别指出,海南民营企业已在外贸领域占据63.7%的份额,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他还详细介绍了关税减免、原产地累积、加工增值政策及税收优惠制度。数字通关和跨境金融账户等制度创新,也将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加开放的环境。在利好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促进海南消费升级,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商务部研究院做为亚太数智供应链中心的课题研究单位,研究院副研究员戴明峰着重的介绍在可信机制研究中构建以“透明度、可靠性、合规性”为核心的可信机制体系。以区块链、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关键技术为支撑,实现供应链全链路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与实时监控,并通过标准化流程、多方监督机制与动态风险预警系统,提升供应链韧性与协同效率。最终目标是建立跨区域互认的可信标准,推动亚太供应链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转型,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与区域经济韧性。
此外,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徐江、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副院长张建军、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杂志社副总编辑胡长顺、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副秘书长田野、中华地标品牌公益工程办公室主任李涛、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局长唐华、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仲泽宇、数算电产业融合研究院院长贾晶等嘉宾与专家代表,也结合自身思考和实践探索,围绕研讨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会议总结环节,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刘明强调,中国需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智化供应链平台,以数字技术赋能贸易全流程,实现从出口到进口的双向贸易促进,打造覆盖全球市场的贸易网络。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与亚太数智供应链中心的建设,将为中国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新路径,为推动全球贸易便利化、提升区域经贸韧性和促进数字转型注入新动能。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无疑为海南自贸港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