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晚,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以“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的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预计最终持股比例将达到63.62%以上,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董事长、CEO邓泰华。
新“国九条”提出要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引导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智元的本次收购,无疑是对新政策的积极响应,如成功落地,有望成为“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的标志性收购案例,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
此外,上海经信委近日印发《上海市促进高成长企业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支持独角兽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生态,促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智元作为典型的扎根上海的独角兽企业,无疑是在政策鼓励下的顺势而为。
智元的行业地位,在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无疑是独一份的,自创立伊始就锚定了一条差异化路线,构建“本体+AI”全栈技术,完成了模型-数据-本体部署的全栈具身智能布局。简单理解就是,让机器人在钢铁身躯的基础上,还拥有聪明的大脑、小脑,变身“全能选手”。
不久前,新华社曾对智元机器人进行专访,专访中智元的灵犀X2机器人展现了其在各种情况下的作业能力,然而这个机器人并不是只是一个实验室的产物,它的量产计划已经在眼前。
据悉,目前智元机器人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2024年12月,公司实现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2025年1月,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量产下线,这也标志着具身智能机器人不仅仅是存在于实验室的产物,而是能量产、实现商业化落地。
此外,7月9日,智元机器人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开启了全球首场通用具身机器人工业现场常态化作业直播。在这场时长3小时的直播中,A2-W成功完成了两班制、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的任务,作业期间0失误,动态避障、双臂协作、自主识别和调节姿态抓取等能力都得到充分展现。A2-W作为智元在工业场景主力产品,足以适应搬运、分拣、组装等多个工种工作,并已实现小批量商用部署。这是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线、从技术验证走入商业化落地的又一个里程碑。
综合来看,智元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已在具身智能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引领着具身机器人商用量产新时代的正式到来。像智元这样的企业涌现,中国有望在全球具身智能领域掌握更多话语权,引领下一波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