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世作词:仓央嘉措
作曲:恩克巴雅尔
演唱:恩克巴雅尔
歌曲加入蒙古国著名无伴奏合唱团25小时组合为之伴唱,旷远纯净的男声为歌曲填入一丝清幽,当中穿插的两个女声将歌曲诠释得独到细致却又气象万千。值得一提的是:特邀蒙古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蒙古国最大寺庙的主持诵完整的白度母经。
完美的和声、精细的编排、丰富的配器,将跨国界、跨民族的流行元素与传统细节融为一体。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古老的埙声悠悠响起,孤独、深邃,在远古无边的静夜里诉说心灵的悸动。包容、垂怜众生的大地女神灵性而温暖的吟唱引出一世情缘:
“那一天瞑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到你诵经的真言。”香雾缭绕的布达拉宫中,端坐着世间至尊的达赖,万众景仰的精神领袖仓央嘉措。闭目凝神,心系众生苦楚,抑或参悟佛法精妙?一个女子诵经的声音传入耳中,不,是触动了心神,从此,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天,只为贴着你的温暖。”佳人已去,留下思念疯狂生长,她触摸过的经筒,她走过的山路,都成为让他虔诚而迷醉地朝拜的圣物。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一世情缘,在寻觅而不遇中落幕。
歌声和音乐是舒缓、深情的,炽烈的情感经过轮回已转为对“那一世”的追忆,无望却仍温暖。
该曲集结了印度鼓的魔力、箫的静谧、寺庙打击乐的凝重和现代配乐手法,将《那一世》从清悦变得厚重、由内敛变得丰美,将刻骨的相思与痴缠的情韵用音符织结成音乐的网,直抒胸臆。
歌曲加入蒙古国著名无伴奏合唱团25小时组合为之伴唱,旷远纯净的男声为歌曲填入一丝清幽,当中穿插的两个女声将歌曲诠释得独到细致却又气象万千。值得一提的是:特邀蒙古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蒙古国最大寺庙的主持诵完整的白度母经。
完美的和声、精细的编排、丰富的配器,将跨国界、跨民族的流行元素与传统细节融为一体。
恩克巴雅尔
恩克巴雅尔(和平)是当代中国蒙古族作曲家的杰出代表,其艺术生涯融合了民族音乐传承、国际化创作与文化交流,堪称“草原音乐的灵魂书写者”。以下从多个维度综合概括他的艺术成就与地位:
1. 国际级荣誉
获蒙古国最高勋章“成吉思汗”荣誉勋章及“北极星勋章”,并当选蒙古国文化科学院院士,成为中蒙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
2. 国内权威认可
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一带一路”剧院联盟艺术总监,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如中国金唱片奖、广电总局“十大金曲”一等奖)。
二、音乐创作:多元融合的“草原史诗”
1. 作品数量与广度
非遗整理:系统抢救性收录蒙古长调391首、马头琴曲800余首、呼麦200余首,为联合国非遗项目(长调、马头琴、呼麦)奠定文献基础。
原创领域:创作涵盖交响乐、影视配乐(《汉武大帝》《七剑下天山》等24部电影、19部电视剧)、流行歌曲及民族声乐,代表作包括:
《内蒙古》(献礼自治区70周年,布赫作词);
《草原情思》(黑鸭子演唱,入选神舟七号太空特辑);
《呼伦贝尔的雪》(第十四届冬运会主题)《新敖包相会》(融合传统情歌与现代编曲)。
2. 艺术风格
将蒙古长调的苍茫、呼麦的神秘与现代流行、爵士、世界音乐元素结合,如《手十指》以呼麦搭配打击乐,实现“旧曲新编的国际蜕变”。
三、非遗保护:草原文化的“守护者”
田野抢救:深入戈壁、草原,记录濒临失传的唱法(如长调仅存4种唱法中的2种已鲜为人知),通过现代录音技术保存并再创作,推出《成吉思汗》(马头琴专辑)、《上天的印》(呼麦专辑)等。
活态传承:推动非遗登上国际舞台,如2009年中蒙建交60周年晚会,主导马头琴交响乐团与呼麦同台,赋予传统艺术新生命力。
四、中蒙文化交流的“桥梁”
1. 影视突破
引进首部蒙古国电影《疯母亲》,打破中蒙70年影视交流空白。
2. 疫情时期的符号创作。
监制纪录片《三万只羊传真情》并创作主题曲《友谊的彩虹》,将蒙古国捐赠3万只羊的义举升华为“一带一路”与蒙古“发展之路”对接的文化象征。
五:艺术精神: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共鸣。
根植草原:作品如《父母草原》《故乡情》(德德玛演唱)以“胡杨树”“驼铃”“清泉”等意象,抒发生命与土地的血脉联结。
跨界影响力:合作歌手涵盖民族(德德玛)、流行(毛阿敏、谭晶)、国际(酒井法子),证明其旋律的普世感染力。
总结
恩克巴雅尔是“用音符雕刻草原”的国宝级作曲家一一左手紧握游牧文明的根脉,右手推开世界音乐的门窗。他的创作既是蒙古民族的“精神史诗”,亦是“一带一路”上文化互鉴的清澈泉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