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
利好来袭!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实现“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目标。
创新药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16条扶持政策中,针对药品研发有多项利好举措,明确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这无疑为国内创新药研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表示,2018~2024年,我国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24年一类药的获批数量达到48种,是2018年的5倍以上,今年上半年就已经接近40种,井喷效应明显。
这些创新药的涌现,推动了临床用药结构的优化升级,显著提升了群众的用药保障水平。以肿瘤治疗为例,据中国抗癌协会数据显示,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从10年前的33.3%提升至2023年的43.7%,相当于每年多挽救了约50万患者的生命。
然而,创新药领域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创新药的临床价值不够突出,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内卷。另一方面,创新药企业的价格期待与医保支付能力之间存在差距,多元化支付能力薄弱,影响了创新药的可及性,使得部分患者难以受益于最新的创新成果。
AI在创新药研发中的应用:加速进程,提升效能
峰回路转之处在于,当下快速发展的AI技术可以破解部分创新药发展难题。AI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应用场景多样,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精准预测药物分子的活性、选择性以及毒性,从而高效筛选出更具潜力的候选药物,这一过程可显著加速药物发现的进程,提高研发成功率,并降低研发成本。
生成式AI与深度学习技术的融合,为药物分子设计领域注入了创新活力。以Insilico Medicine为例,该公司运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技术,开展了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候选药物设计工作,令人瞩目的是,从项目启动到完成临床前研究,仅用时18个月。这一成果相较于传统研发路径,后者通常需要耗费4至5年时间,无疑实现了巨大的时间成本节约。
AI挖掘潜在药物靶点:突破人类认知局限
AI技术的显著优势之一在于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处理海量的生物医学数据,识别出人类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的复杂模式和潜在关系,从而发现新的潜在药物靶点,为创新药研发开辟新方向。
GATC Health公司推出了AI药物开发平台——专有多组学高级技术™(MAT),该平台整合了大量疾病特异性数据和专有的AI解决方案,能够模拟人类生物学中数十亿次的相互作用,从而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锁定更具潜力的靶点,并快速、准确地发现和验证新的药物靶点,为创新药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另一家公司Genomenon,利用基因组语言处理(GLP)技术,在药物开发及罕见病诊断领域取得突破。GLP技术能够从海量医学和科学文献中系统地提取并标准化基因组和临床信息,为药物开发过程各阶段提供循证基础。此前,该公司与阿斯利康旗下的罕见病集团Alexion建立了合作,利用AI技术加速罕见病患者的基因诊断进程。
AI点燃临床研究引擎:效率革新与成功加速
太美智研医药作为AI驱动的医药研发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临床研究领域提供端到端的创新数智化服务,将AI技术运用于中心筛选、患者招募、临床运营、数据管理、统计分析、SUSAR处理等关键环节,重点打造了Trials临床研究协作平台、TrialCAT智能数据采集解决方案、TrialNet患者智能招募和管理平台、SUSAR自动分发解决方案、基于质量的风险管理iReview等一系列智能化平台,助力临床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同时,公司依托千余个项目经验,与AI技术结合,形成了强大的深度解析与智能决策能力,在智能方案设计与优化、可行性分析评估、风险预警、数据洞察等方面为临床研究赋能,能够有效地帮助申办方提高试验成功率,加快新药上市进程!
同时,公司还积极整合医疗大数据,借助AI技术,深度真实世界数据(RWE)的应用,切实响应《若干措施》中“强化创新药真实世界研究”的要求。
在政策“强心针”和AI“智慧脑”的双重赋能下,我国创新药产业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太美智研医药将助力更多医药企业把握“差异化创新”这一政策导向,深度挖掘AI技术价值,提升研发效率,推动我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