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沈虞嗣的侦探推理小说《度亡山》EP1在微信公众平台线上发布,仅用时一天,阅读量便突破10万+。而近期,《度亡山》EP2也即将与读者见面。值得注意的是,《度亡山》在国内侦探推理小说领域较为罕见地采用了“后设小说”手法进行创作。
对于“后设小说”这一概念,人们常将其与“元小说”混淆。元小说通常指作者通过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以讲故事的口吻描述小说创作过程,作者自身作为人物参与其中,甚至小说中的人物也会跳脱出来与读者直接对话。而后设小说的概念更为复杂与宏大,最早见于帕特丽莎·渥厄的《后设小说:自我意识小说的理论与实践》。在后设小说中,虚构并非简单的谎言妄语,其甚至可以被视为“事实”。此类小说具有多线呈现多重指涉特征,叙事结构多层化并相互干涉也是其显著特点。
沈虞嗣将采用后设小说手法撰写推理小说类比为先写好剧本杀背景,完成人物小传,再将人物置于一个复杂且充满多种可能性的环境中演绎剧情。他提到自己小时候读过的《鸡皮疙瘩》系列,认为这类书籍类似印在纸面上的文字冒险游戏,与后设小说的基本概念较为接近,但真正的后设小说更为复杂。由于其包含较多叙事层相互干涉,故事时间线索往往极为混乱,甚至对读者的阅读效果产生影响。事实上,作者通常会刻意模糊时间在小说中的存在,因为在后设小说中,时间是一个需要被颠覆的概念。
在流行文化中,《海猫鸣泣之时》是采用这类手法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沈虞嗣表示,对于即将上线的《度亡山》EP2,后设小说仅是作品所采用的众多“奇特”技法之一。他指出,第一部取得了高流量,这证明小说的通俗程度与热度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追求艺术与大众口碑的平衡虽然困难,但这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沈虞嗣认为,艺术作品的使命之一即在于为大众审美带来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