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海洋公园(2255.HK)日前发布公告,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在11月10-16日/17-23日两周分别实现收入同比+35.2%/+14.6%,其中两大主题酒店连续满房。这是公司继十一假期后再次以高频数据“报喜”,管理层对后市展望的自信度可见一斑。笔者认为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浙江省自今年起全面推行中小学“春秋假”,600万名学生家庭集中释放出游需求。11月中旬秋假与周末串联成五天“小长假”,上海公园作为长三角高铁/自驾1-2小时圈首选亲子目的地,直接受益。
另一方面,上海海昌迎来开业七周年,主题庆典活动叠加票务优惠,共同促进人次和收入双升。
政策顺风: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打开中长期天花板
9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层面首次把春秋假制度化写进“扩消费”工具箱,对于项目布局成熟、具备全国复制能力的海昌而言,等于把“需求曲线”整体右移:
从需求端看,地方政府跟进春秋假成大势,公司核心客源出行频次有望从传统的1-2次/年提升至2-3次/年。
从供给端看,文件强调“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服务消费市场活力”,海昌郑州二期、上海二期、北京项目等新项目有望享受融资便利、补贴或税收减免。
轻资产扩张:从“重”到“轻”,估值逻辑全面切换
过去市场对海昌的担心集中在“重资产、高折旧、现金流吃紧”。如今这一底层逻辑正在被彻底改写,即将开业的上海二期项目及北京项目均采取轻资产模式:合作方负责土地获取及投资建设,承担资本支出;海昌负责项目运营且实现收入并表。如此一来,待开业后将显著提升公司整体利润率及降低风险。重资产包袱卸下、现金流转正,海昌正由“高杠杆景区股”蜕变为“轻资产现金牛”,估值重估空间随之打开。
春秋假仅为前奏,制度性红利将成主旋律
综合来看,春秋假带来的客流增长仅是“开胃菜”,而《若干政策措施》所释放的制度性红利才是真正推动企业长期发展的“主菜”。当前阶段,建议积极关注海昌海洋公园在政策与转型双重驱动下的估值修复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