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总结2025年度屈光领域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探讨疑难病例的诊疗策略,共同展望2026年技术发展趋势,由爱尔眼科广西省区屈光学组主办的“广西省区屈光学组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11月24日在玉林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聚焦ICL晶体/PR龙晶植入术、老视矫正及屈光增效手术等前沿与难点领域,汇集了屈光领域的专家,通过深度剖析复杂病例,为提升区域屈光诊疗水平注入新动能。
会议在爱尔眼科广西省区屈光学组组长朱良勇副院长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他指出,2025年,随着ICL晶体/PR龙晶植入术适应症的谨慎拓展、老视矫正技术的多元化以及屈光术后增效需求的日益增多,临床决策的复杂性显著增加。本次会议旨在直面这些挑战,通过复盘典型疑难案例,凝聚专家智慧,明确诊疗规范。
复盘2025:直击临床难点,在思辨中升华
本次会议的核心是围绕三大焦点领域的疑难病例展开深度思辨:
· ICL晶体/PR龙晶植入术的深度考量:专家们分享了临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浅前房等特殊病例的决策过程,就术中拱高控制、术后长期随访观察要点及并发性白内障的预防策略展开了激烈讨论。
· 老视矫正的个性化博弈:病例讨论过程中重点探讨了如何平衡患者的远、中、近视力需求,双眼视功能以及潜在的视觉质量问题,特别是对术后满意度与期望值管理的案例进行了深刻复盘。
· 屈光增效手术的精准决策:针对首次角膜屈光术后残留度数、不规则散光等难题,会议展示了如何综合运用角膜地形图、像差分析等工具,在表层激光手术、二次制瓣手术、ICL晶体/PR龙晶植入术后补矫等方案中做出最优选择,并深入分析了各种方案的风险收益比与技术要点。
每个病例都引发了在场专家的热烈探讨。从患者筛选的“红线标准”,到手术时机与术式的权衡,再到术后并发症的预见与处理,讨论不仅聚焦于“如何做”,更深入探讨了“为何如此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展望2026:迈向更精准、更包容的屈光时代
在总结与展望环节,爱尔眼科广西省区刘伟民副总院长指出,通过对2025年这些典型病例的集中探讨,可以看到我区屈光学科正朝着更精细、更成熟的方向发展。展望2026年,核心趋势将围绕:
1. 决策精准化:在ICL晶体/PR龙晶与老视矫正术领域,基于大数据更精细的术前评估模型和预后预测将至关重要。
2. 方案个性化“一刀切”的模式将被彻底摒弃,治疗将深度融合患者的年龄、职业、用眼习惯乃至心理预期,实现真正的“视觉定制”。
3. 技术融合化:将角膜激光手术、ICL晶体/PR龙晶植入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为复杂屈光问题提供“组合拳”式的解决方案,将成为应对挑战的新范式。
会议最后,爱尔眼科广西省区屈光学组组长朱良勇副院长作闭幕总结。他表示,本次讨论会紧扣临床实际难点,内容扎实,为2025年的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屈光学组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搭建此类高价值学术平台,推动省区屈光诊疗水平的整体跃升,共同迎接2026年更为复杂的临床挑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视觉质量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