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北京邮电大学举行“援梦”激励金捐赠仪式。援梦空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北京邮电大学捐赠200万元,在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忆邮心”发展基金下设“援梦”激励金,用于支持该学院开展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活动,奖励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及其校内指导教师。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5级校友、援梦空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冯文渊,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5级校友、援梦空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韩晓松,北京邮电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教育基金会、学院相关领导出席捐赠仪式。

学校师生与捐赠方交流座谈
今年正值北京邮电大学建校70周年,冯文渊在致辞中表示,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到母校,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跟大家相聚,内心充满感恩和感动。“母校赋予我们扎实的专业功底、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我毕业后深耕投资行业奠定了根基,也让我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始终保持理性的判断,在时代发展潮流中及时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冯文渊谈道,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这就要求我们像母校一样坚守教育初心、生根学科建设、开放包容对待每一位同学。“今天我怀着对母校的赤子之心捐赠200万元,希望能为学院的发展、为学校的建设尽献绵薄之力。我始终坚信,教育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今天播下的每一粒种子,未来都会成长为支持国家科技进步的参天大树。”
校友和校友企业是高校发展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张笑燕在捐赠仪式上谈道,此次捐赠不仅仅是一笔宝贵的资金支持,更是对母校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许,也凝聚着校友对在校学子成长和成才的殷切希望,更传递出广大校友对母校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学校始终将校友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去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校友工作的10条措施,计算机学院也制定了详细的校友工作方案并积极落实。我们希望着力构建以文化为魂、以科研为擎、以产业为基的校友发展生态,促进学校和校友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校友通过设立奖助学金、开办校企工作坊、开放实习和就业岗位以及联合开展科研攻坚、课程共建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回馈和支持学院发展。”张笑燕表示。
北京邮电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畅郁表示,此次校友捐赠不仅体现了学校精神文化传承,也是教育育人事业的一种生动体现。“作为教育基金会,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凝聚更多校友力量。一方面希望发挥学校学院力量,支持校友和校友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产学研交流与合作。”
据悉,这并不是冯文渊第一次对母校进行捐赠。早在2016年,大学毕业七年之际,冯文渊为感谢母校以及学院老师的培养和指导,以个人名义捐赠100万元,设立“王安生软件工程化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院创立和坚持的软件工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宣传“少年强,中国强”的爱国精神。
在冯文渊看来,此次最新捐赠也是对上一次捐赠的延续和拓展。“当年正是因为王安生老师的指导和肯定,让身处迷茫之中的自己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理想,能够在今天做出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因此,2016年,我们决定设立以王老师名字命名的基金,希望用于奖励开展创新创业的师生。此次在母校建校70周年之际进行捐赠,一方面是希望为母校的发展尽一点力,同时也希望继续鼓励在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我始终坚信,对一家企业而言,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创造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要懂得回馈社会,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投资于人。”
捐赠仪式后,师生代表与捐赠方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与会各方表示,从冯文渊校友2016年的个人捐赠到今天的企业捐赠行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将在广大师生及校友群体中产生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本次“援梦”激励金的设立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未来也将为培育更多优秀科技人才注入强劲的动力。
公开资料显示,援梦空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月,冯文渊为创始人。公司专注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重点聚焦芯片半导体、创新医药、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致力于参与和助力中国最优秀的科技企业成长。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向上向善、回馈社会”的公益理念,近年来先后捐赠支持陕西西安和延安等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延安困境学生资助等各类公益项目,捐赠支持河南郑州、北京密云等地水灾救援。公司在深耕主业的同时,致力于成为一家有温度、有担当、“援助梦想”的企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