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出发,只需一小时便从喧嚣都市的晨光里步入溧阳的山水间。在天目湖畔手捧一杯热茶,看湖中泛起的粼粼波光;午后在“1号公路”驰骋,任悠闲时光随车轮缓缓流动;傍晚漫步在乡间小道,听当地人讲述流传千年的故事……沪苏湖高铁通车近一年来,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溧阳,亲身体验这里的动人魅力。
不用转瞬即逝的热点自我定义,而是以“一小时直达长三角核心”的便捷为牵引,用山水、文化、生活织就可触可感的场景。在这里,诗意不是远方的符号,而是竹林间的温泉雾气,绿道旁的自然芬芳。如今,溧阳这座位于长三角腹地的城市,正以文旅融合的强劲动力,书写着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顺势而为,擘画新蓝图
净澈秀美的天目湖,峰峦叠嶂的瓦屋山,猗猗凝萃的南山竹海……溧阳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凭借“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地理条件,被誉为长三角地区的“最美净土”, 吸引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探访者。2024年,溧阳接待游客3002.75万人次,同比增长10.8%。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溧阳市紧跟时代脉搏、把握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系列有力举措。
2021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旅游业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巩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3年2月,江苏省文旅厅联合江苏省财政厅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全省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具体政策举措》,从财税金融、产品供给、文旅消费等方面提出15条具体举措。今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实施六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再次为整个产业注入澎湃动能。
一系列重磅文件的出台,从多维度、多层面为溧阳的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指引。而沪苏湖高铁的稳定运营,则像一条纽带,将“横贯两省一市”的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紧密连接,让溧阳既能承接更多消费需求,也为文旅升级打开了新空间。
溧阳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从顶层设计入手,深化文旅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提升服务效能、筑牢安全防线,多举措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取得丰硕成果。
在年中发布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中,江苏省溧阳市连续4年排名攀升,在千余县级市中位列第九,稳居全国旅游强县前列。
文旅共鸣,与时代同行
正值初冬,在万亩竹林的怀抱中浸入汩汩温泉;当万物复苏,在曹山的花海自由徜徉;炎炎夏日,到天目湖畔邂逅湖光山色;秋意渐浓,沿着大溪水库领略无与伦比的斑斓色彩……
四季流转,溧阳处处皆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蕴交织,绘就一幅诗意盎然的绝美画卷。前不久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走遍中国》栏目,以《一路好风光——多彩溧阳》为主题,以溧阳“1号公路”为线索,向世界各地的观众介绍溧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条绵延365千米的公路,串联起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和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并连通周边7个县市,建成“大环小环、内连外引”的路网体系,激活了全域乡村振兴的发展新动能。
溧阳大力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以“1号公路”串联主要景区,如同一条温润灵动的珍珠项链,将各个值得探索的目的地串联起来,带动全域旅游蓬勃发展。驾车行驶在这条公路上,沿途的风景徐徐展开,青山绿水、田园村落,让人得以细细品味山水无界的意境。
依托“1号公路”,游客不止可以便捷地游览溧阳的各大景点,还可以深度体验沿路富有特色的民宿、餐饮或农家乐活动。据统计,“1号公路”日均吸引客流达3.6万人次,约10万当地村民借此创业就业,区域间协调联动更加紧密,相关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日益兴盛。
在溧阳“1号公路”全域旅游发展轴上,天目湖镇桂林村凭借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级生态村”。 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则视频,向世界介绍桂林村的传统点茶技艺和乡村生活新图景。这份成绩优异的答卷不止获得了全国各地的关注,也通过数字化平台跨越国界,让山水诗意有了更广阔的回响。
不只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溧阳自秦时建县制,有着2200余年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源流,李白、朱熹、汤显祖等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如何将自然资源与文化历史巧妙融合,是溧阳一直在探索的发展方向。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溧阳古县遗址,是首次完整揭露的六朝时期县城遗址,也是理解地方城市布局、基层社会生活状况和社会性质的宝贵资料。今年7月,溧阳古县遗址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溧阳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动考古发掘工作,创新传承非遗资源,为旅游业赋予更深厚的内涵。溧阳市博物馆也被打造成为市民与游客了解文化传承、触摸历史印记的热门打卡地。丰富的展品、独具特色的青少年课程、多元主题的联合研学,将历史与现代紧紧联系在一起,凝聚成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服务,给参观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2024年暑假,到访溧阳市博物馆的游客接近20万人次,在这里聆听溧阳的故事,与历史开展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成果共享,提升生活品质
11月16日,2025天目湖马拉松将正式起跑,上万名参加不同组别的选手,在溧阳的山水间释放活力与热情。
以天目湖马拉松为代表,一批批群众性体育活动在溧阳亮相:新年第一天,“中国体育彩 票”2025年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溧阳分会场火热开启,吸引了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登高迎新;2025年中国射箭协会大众运动水平等级达级赛暨中国•溧阳曹山射箭精英赛、“不止骑”2025环溧阳“一号公路”自行车认证赛等活动轮番开启,将体育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在塑造赛事品牌、旅游品牌的同时,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溧阳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溧阳在市域内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对图书馆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大力推出“文化三送”活动、艺术普及课堂等丰富多彩的项目,开拓休闲文化空间,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创新驱动,激活不竭动能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迭代,也为溧阳文旅产业发展开拓了全新思路。溧阳推出的智慧旅游平台“有时溧阳”,整合线上线下农文旅产品消费场景,覆盖8大品类超300家的景点景区商户,入选2024年江苏省数字消费创新场景名单。这一平台让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溧阳的文旅信息,一键预约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厚植科技创新的沃土,让探索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成就枝繁叶茂的累累硕果。去年年底,“天目湖杯”全国青少年信息机器人科技素养实践活动揭幕,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相聚溧阳,围绕“数字教育、科创未来”的主题,尽情在科技的舞台上编织梦想、释放潜能。
创新与积淀碰撞出的灵感火花,已渗透进这座城市的血脉,让溧阳迸发属于新时代的蓬勃活力。
在乡村,“村BA”、青春歌会、烟花秀接连上演;特色美食、文创展示、网红摊位让市集热度不断飙升,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在不断丰富文旅业态的同时,溧阳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在主要客源地举办推介活动,邀请网络达人打卡,推出精品路线,影响力覆盖全网。通过与新媒体平台合作,溧阳连续推出不同主题的文旅体验花样玩法,带动相关产品及服务交易额显著提升。在不久前结束的“欧耶溧阳,温心泉意”直播活动中,溧阳文旅联合40余家文旅企业,通过抖音平台每天进行10小时不间断直播,累计达成交易总额近200万元,总曝光量超1600万,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0万。
“五一”期间,马蜂窝数据显示“小众目的地”搜索量环比暴涨 200%。坐落于长三角腹地,溧阳以“1 号公路串联山水”“古县遗址+非遗点茶”的有机融合,成为众多游客避开人潮的“诗意之选”。而“一小时直达上海”的便捷性与长三角地区“最美净土”的生态属性,让这里稳居小众文旅目的地热门榜单。
当天目湖马拉松宣传片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激荡着来自大洋彼岸的热血与能量。溧阳不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正在向世界展现独特的魅力。
连接历史与未来,在山水与文化间找到共鸣,溧阳成功打造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IP。不止步于已有的成就,溧阳以文旅融合的澎湃动能扬帆起航,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添彩,让千年古城焕新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