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近期披露202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8.31亿元,受光伏组件价格下降影响承压和行业竞争加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09亿元。同时,公司展现出较强的韧性,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扣非净利润环比减亏5.57亿元,毛利率环比改善2.27个百分点。上半年光伏组件41.84GW,与同业拉开身位,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行业背景是必须正视的“内卷”现实。2025年一季度,A股光伏主产业链31家企业合计净亏损125.8亿元、同比扩大274.3%,供需错配与低价竞争使“增量不增收”成为普遍现象。与此同步,今年以来监管层已从多个领域推进“反内卷”政策:7 月 3 日工信部召集企业座谈,明确整治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后续部委与权威媒体持续释放稳价信号;8 月 19 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座谈,约谈企业并强调加强调控、规范质量,传递治理常态化预期。
在“反内卷”的政策逻辑下,谁能从“规模博弈”走向“效率与质量竞争”,谁就更具穿越周期的韧性。晶科的路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技术效率的硬核突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组件最高转化效率达25.58%,182N型电池片效率27.02%,均刷新纪录。以高效率带动度电成本下降,形成每瓦0.5—1美分的技术溢价,从根本上摆脱单纯的价格战,并倒逼行业低效产能出清。这与监管“以质取胜”的导向同频共振,有望在价格企稳阶段加速优胜劣汰。
第二,全球化的需求对冲与结构优化。据半年报数据,上半年公司逾六成出货来自海外,连续七年蝉联日本市场出货冠军;在沙特市占率近50%,在中东、东南亚与拉美多地市占率超30%,巴基斯坦上半年出货已达2024年全年水平。 这一“多中心”新兴市场格局对冲了国内阶段性价格波动和抢装后的需求回落,确保公司现金流与产能利用率保持稳定,使其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产业链位势由“组件制造”向“系统价值”升级。公司坚持垂直一体化,叠加储能业务放量,形成从高效组件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协同优势:大储Suntera与工商业Sungiga多项目交付,全年储能出货目标6GWh,有助于在新型电力系统与绿电消费提标的政策窗口中获得更高议价能力。
当行业仍处“以价换量”的尾声阶段,部分企业被动减产、让利保单,但盈利弹性受限。晶科能源通过效率提升与全球化战略实现“以效制价”,既保住全球份额,又争取到单瓦溢价与现金流质量,进而在价格回升初期具备更强的业绩弹性与资产周转效率。相信随着光伏行业整治举措深化、价格秩序逐步修复,晶科能源高效率产能的边际收益将进一步凸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