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教育历程
胎教:出生之前
早教:0-3岁
启蒙:3-7岁(三百千)
小学:7-15岁(学习小六艺)
大学:15-25岁(学习大六艺,就是六经,也就是后来的四书五经)
25以上,考取功名
小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书是指语文教育,识字,训诂,六书等。数是九章算术。
六经,后来乐经没了,变成了五经,再后来,变成了唐朝的十三经,到了宋,变成了四书五经。后面经学的经目就基本固定了。
经目,就好比说,我们现在读大学,都学哪些门课一样。我们的文化史,比较顶层的一条线,就是经学。经学也是官学的具体教育内容。
教育取士的演变
在宋代的书院教育中,朱熹等人,把四书编入了小学课纲里面,让学有余力的人,提前学习四书。宋朝的教育,有个独特的地方,就是设立了画院。
宋朝的画院,类似于现在的青年政治学院,和党校,名义上是画画的地方,其实是取士的专设教育机构。
唐以诗取士,宋以画取士。
宋和明都出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降格了数学教育。宋朝画画登峰造极,是因为皇上考啥,大家学啥。唐诗也是类似,唐朝的科举,考这么几样:墨义、帖经、策论、面试等,最关键的是“省试诗”,即入围人员,要在朝堂之上,当场命题,当场作诗,评定优劣。状元、榜眼、探花及进士由此产生。
之所以唐朝另辟蹊径,以诗取士,是因为前朝已经形成学术门阀,垄断了知识,考他们擅长的东西,士人阶层就会给他们垄断。延续魏晋南北朝,皇上考写诗,大家就疯了一样学写诗,各地都是写诗兴趣班和教培,这个行业搞了几百年,也被垄断了。
到了宋朝,如果还考写诗,那么当官的都是以前的某些擅长写诗的学阀和门阀,于是,宋朝开始写词和画画,又把唐朝的文化垄断阶层给整顿清零了。
元朝,直接不搞科举了。写诗的,写词的,画画的,都当不了官,无处安放的兴趣班学霸们,开始走穴下海,给老百姓讲故事——说书,搞出来了元曲。
知识分子下岗潮,堪比90年代东北工人下岗一样,下岗之后的知识分子,只能去社会上创业,从服务皇帝,转型到服务百姓。老百姓对经学,策论,诗歌,画画,没啥兴趣,就喜欢听人讲故事,于是,知识分子就挽起袖子加油干,搞出来了一大堆的德云社,文化领域的民营经济大爆发,娱乐业空前繁荣。
扁舟玄鉴:先生,诗教是修身的手札或者是“尾气”,可以这么理解吗?以前经学彰显天下的时候,毕竟经学无“人情”,是不是全天下的老百姓情感都很朴素,并不丰富?直奔着大道而去?
诗教很重要,是礼的灵魂,和乐教一体的。如果没有诗,唱歌就没歌词了,就变成了啦啦啦啦啦啦,只有调子和旋律,而且诗教里面有大量的史学内涵。
让老百姓唱着小曲就爱上了皇上,根本不用搞爱国主义,那样低级了。元曲的繁荣,到了明朝,就是四大名著这些,皇上考啥大家学啥,所以现在才会出现新东方,新东方就是唐朝的诗歌教培,我们现在的确是以西学取士,大学老师,没有留学过的,都不录用,高级官员,也得出去做访问学者。
扁舟玄鉴:现在绝大部分家长还是处在过去世界匠人的认知里,还想把孩子快速培养成匠人,殊不知,换了时代。
如果哪天废除英语,大家等着看吧,传统文化会一飞冲天,要考传统文化了,竖起来一个新的知识阶层,颠覆之前的留学圈子的士族门阀,把他们全清零,以后是以文化取士,不是以留学取士了。
文化自信,真看懂了吗?其实深不可测,为啥唐朝写诗宋朝画画,真看懂了吗?其实都是皇上一手主导的,他要换掉整个官僚体系,三十年后,留学圈士族门阀团灭,文化圈新贵阶层崛起,留学圈士族门阀即将被淘汰。
在唐朝以诗取士之前,汉魏是举荐制为主,搞内推,结果一窝窝的都是自己人,很容易搞出来士族门阀。唐朝以诗取士,虽然很疯,但是有进步意义,废除了举荐制。到了明朝,把唐宋的取士机制都废了,搞起来了八股文,史称八股取士。很多人把八股文和科举划等号,是不准确的,因为明之前的科举不写八股文。明朝的八股取士,一直延续到了满清。
八股取士,突然少了文人风流的气度,搞成了咬文嚼字的读书人。我们现在的高考作文,沿袭的其实是八股文,不是唐宋那时候的文章写法。
基于项目学习的士人教育
纯知识的分科教学,会越来越被边缘化,未来的教育,是基于项目学习,面向解决问题的教育。其实就是回归古代的教育,考试都考策论,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的教育团队,自己就需要先成为项目管理大师,这样才能教育孩子,怎么从小解决问题。
现在国外已经在回归到中国古代的项目管理教育,降低纯知识的分数,在升学中的比重。加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像左宗棠这样的人才,如果在汉唐时期,考策论绝对全国前三,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但是考八股文,是他的短板。死记硬背,知识性,还有技巧性的东西太多,不是他擅长的。
古代的士人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习管理项目,上午学经读经,下午学以致用,设计个问题,用上午学的理论,怎么解决具体问题。
考八股文其实是弱化了这个能力。曾国藩是比较讨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但是应试能力一流,到了战场上,就摆龟壳阵,靠把敌军累死来取胜,靠把敌军困死来取胜。
左宗棠一直嫌弃他,说曾国藩缺才,但是在读书和仕途上,管理大师,输给了应试大师,而且曾国藩的应试能力,就是衡水中学那种模式下练出来的,人本身不是进士的料,但是奈何他有衡水模式。
国外的教育也是明清的八股文模式,现在开始慢慢的回归源头了,八股文,是强化到了极致的应试模式。
现在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和当年曾国藩的处境很像,一直在搞应试,突然推到实际的战场上,发现自己不会打仗,只能打呆仗。滑稽的是,他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打呆仗,还被后世称赞,当成了是好事,还有更滑稽的,蒋介石居然一比一学习曾国藩怎么打呆仗。
应试教育,让孩子能够熟练解决二维世界的问题,也就是“纸上谈兵”,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到三维世界,要解决现实世界的现实问题。
九典APP--作为现今互联网美好生活的人文社区,提倡和有文化的人在一起,共同发现更美好的生活。
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管人生经历了多少风雨,领略了多少风景,经历了多少求索颠沛与欢喜。......最终的归宿,都是回归到传统文化,回归到大道之中,古为今用,给人生找到新的方向和高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