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复苏机遇如何把握?医疗器械值得关注!

2023-05-23 13:11:29     来源:

2023年以来,医药板块走势一波三折,包括医疗器械在内的各细分行业经历两起两落,医疗器械板块此前波动原因是什么?疫后医疗复苏进度如何?器械创新未来趋势如何?站在中期策略角度,如何看待医药乃至医疗器械板块下半年行情?在近期《把握复苏+创新双主线,医疗器械价值回归?》直播中,医疗器械ETF(159883)基金经理万纯深度对话海通证券医药联席首席分析师贺文斌,对上述问题做了详细分析。

万纯: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包括医疗器械行情反复折返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贺文斌:这个问题可以说直击灵魂,中国有句古话叫好事多磨,一波三折。的确今年医药板块包括医疗器械,从年初至今经历了两轮波折。

年初,整个市场对医药包括器械的复苏还是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因为疫情期间有不少积压的医疗需求,很多手术也无法展开,以往大家异地就医跑去大城市看病做手术也受到很多影响,所以今年医疗复苏的确定性还是比较高的。

到了1月中旬,随着AI、中特估的热点起来,市场的热点不在医疗器械、医药这边。3月份基于二三月份医疗需求硬复苏,板块又有一波反弹。

4月下旬这波调整中,主要还是医疗器械中一些疫情受益股下跌拖累指数,后疫情时代这些公司的一季度收入、利润出现较大下降。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非疫情受益类的医疗器械股一季度超预期的公司也比较多,一些器械龙头的股价表现比较平稳。

万纯:总的来看,年初以来医疗器械板块复苏确定性比较高,复苏逻辑比较硬。不过今年市场风格轮动较快,会对整个医疗器械板块形成一定的资金面压力,包括今年热门的AI板块、中特股板块,都会对医疗器械板块形成资金上的挤出效应。

基本面角度看,确实我们看到今年医疗器械板块一季报业绩出现了一定的分化,里面有一小部分公司是疫情受益标的,面临高基数下业绩增速放缓,而更多的医疗器械标的,随着疫后医疗复苏,它的业绩会重新回到增长通道中来。

万纯:今年是疫情消退、回归常态化发展的第一年,有少数投资者认为,疫情消退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医疗发展红利结束了。请问疫情消退对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意味着什么,有何影响?

贺文斌:这个看法还是比较片面的,整个三年疫情、包括疫情放开之后,大家可能感触比较深,我们在医疗资源方面是存在很大不足的,短板还是比较明显的。

医疗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说疫情结束了医疗资源的红利发展就过去了。医疗疫后复苏是一个非常刚需的复苏,这块一些医疗器械成长类公司早已超越了2019年的水平。2021年无论是诊疗人次,还是整个医院收入端,都显著超过2019年水平。在很多行业还在和2019年做对比的时候,医疗其实是早已脱离了2019年的区位。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比较熟知的心脏支架手术,2019年整个手术量是103万例,2022年即便有疫情干扰,整个PCI手术量也是达到了129万例(数据来自,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

可以说,医疗、医疗器械的红利远远没有结束,医疗反映的是大家对健康、对生活的追求,这个东西是没有上限的。从发展空间、渗透率角度看,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人均医疗资源的拥有量、人均的手术量都是偏低的,我们正处于医疗器械的黄金发展时期

对于大家担心的疫情受益股,今年可能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但是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看,这些疫情受益股手里握有大量的现金,对公司后续新产品的研发、海外市场的拓展,以及后面的战略转型,都会带来很多的帮助。

总之,无论是疫情受益股,还是疫情非受益股,它们的发展红利、发展黄金期还在。另外一些疫情受益股,虽然看起来短期业绩有所下滑,但长远看,他们的实力在疫情中是得到壮大发展的,所以整体我们认为疫情消退意味着医疗器械的发展进入的一个新的阶段,机会要大于挑战

万纯: 2022年年报、2023年一季报数据披露完毕,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各项发展数据浮出水面,从财报数据透视,医疗器械板块有哪些变化,以及值得关注的点?

贺文斌:我们最近也在做一季报的总结,从主要财务指标看,首先是收入和利润端,整个医疗器械板块的收入增速、利润增速,与2022年一季报相比有所下降,主要是部分疫情受益股业绩增速下降明显,不过成长类公司业绩回升明显。

另外,从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等角度来看,整体来说波动不大,相对比较稳定。再就是从整个国内国外来看,2020-2022年这3年出海收入增速也是非常快的,可以说医疗器械板块撑起了医药出口的半边天,成为整个医疗里面海外出口贡献最大的板块,也是目前A股利润最大的医药细分板块

可能过去大家关注创新药、CXO的出海比较多,但实际上赚钱最多的是医疗器械板块,因为器械细分品类比较多,过去几年也得到长足的发展。

万纯:随着一季报结束,现在已经5月中旬了,整个医疗器械板块疫后复苏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贺文斌:我刚刚举了一个年度的数据,2022年PCI手术量是129万例,2019年大概是103万例。从这两个年度数据来看,即便是有疫情扰动,医疗还是体现了它的刚需性和成长性。

再举一个草根调研的例子,因为我原来是北大的医学博士,绝大部分同学都在医院里面,前段时间同学聚餐,发现就很难聚齐,今年整个医生还是比较繁忙的。像今年北京有些医院周六周日都要开门诊,周六普遍要做手术,可以说非常忙碌,一定层面上说明整个医疗复苏、手术复苏是非常强劲的。

另外,我们也是跑了很多医药公司,跟一些医院的专家交流。整体而言,像眼科、心血管、骨科等基础领域,手术类的复苏其实还是非常不错的,疫后的复苏确定性比较强,从中也能看出医疗的刚需性。

万纯:创新是整个医疗器械发展最核心的驱动力,我们讲有大量临床未满足的需求,应该都是需要我们通过一些创新器械来解决的。那么整个医疗器械创新的背后逻辑,以及整个国产创新器械未来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

贺文斌:刚刚讲的是复苏,今年医疗器械其实是复苏+创新双主线。创新这边我感受也很深,因为自己在这个行业时间久,明显感受到行业的一个发展速度。

2003年疫情的时候,我们很多医疗物资其实是很依赖进口。这次疫情我们看到,无论是低端的手套、口罩、防护服,还是高端的呼吸机、监护仪,一系列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

微观上个人的一个体会,以前监测糖尿病大家都是扎手指,一天扎个三四次,那现在有个东西叫CGM,也就是连续血糖监测,这也是这个行业非常大的一个进步和创新。

通过这个小的创新,可以看到中国整个的高端、精密制造进步,这种医疗器械的迭代升级也是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2014年以来的医疗器械政策的改革,推出了创新器械优先审批等一些列政策,国家层面支持鼓励创新器械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历年获批的创新越来越多,去年获批的创新器械也是创了新高。所以从量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竞争方面的确也在加剧,部分热点领域竞争激烈。整体创新水平这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边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全新的、更加独特的创新,当前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创新方向有高端设备、PFA、TTF等。

万纯:近年来针对医疗器械创新,国家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像DRG除外支付、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证调整等等,能否解读一下系列政策背后的寓意,对器械创新的影响?

贺文斌:DRGs通俗来说就是按照病种付费,是控费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支架手术、胆囊炎、阑尾炎等,大概按照怎样的支付标准来支付,按照病种来控费,控一个总价。

过去市场的确有些担心DRGs会制约创新的发展,因为创新产品早期的定价相对较高,容易超过DRGs的支付标准。我们看到很多地方进行了调整,比如北京去年出台了DIGS除外支付的一个政策,对新上市、新获批的医疗器械有一段时间的豁免,以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的发展

另外关于医疗设备配置证调整,当初设立配置证时代背景,一个是整个中国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但有大量购买这种大型设备的需求,CT、核磁等;另一个,国产性能还不行,依赖进口,购买大型设备的资金也不宽裕,所以要有计划地购买大型设备,所以设置了配置证制度。

到今天,很多国产的大型医疗设备,已经可以完全替代进口,配置证设立的意义的确也没有以前那么大,所以现在基本上这些大型的设备,CT、核磁可以认为是完全放开,已经不纳入甲类、乙类的审批。

配置证的放开一方面说明中国医疗市场发展壮大,医院具备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支付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发展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万纯:医疗新基建也一直是医疗器械板块的焦点之一,医疗新基建它是一个偏短期的热点,还是说站在中长期的视角,它都会持续推动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贺文斌:这个我认为是一个中长期的建设过程,其实不光我们提医疗新基建,欧美也提了新基建,疫情爆发以来,大家都意识到了各自的医疗短板。

再就是资金端,因为医疗新基建需要的投入非常大,这几年比较重要的新基建资金是医疗专项债,去年大概是3000多亿,我们估计今年还是这个水平,当然今年随着医疗的恢复,医院的自有资金会有明显改善。

万纯:AI是一个今年的大热方向,也是未来的一个新技术趋势,AI和医疗器械放在一起,有没有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呢?

贺文斌:AI其实跟医疗器械存在天然的关系,这个就有点类似于软件和硬件的关系,整个医疗器械你可以理解为一个硬件,AI就是这里面的软件,软硬结合才能发展好,AI赋能医疗器械,能提高医疗器械的性能水平。整体而言,多数医疗器械公司都在朝着AI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在发展。

举个例子,冠心病,现在经常会有个检查叫冠脉CT,机器做完检查后会交给软件来分析,刚开始可能还需要医生去甄别,现在因为有了AI的辅助,有些做的比较好的CT公司,做完图样之后,还能够把冠脉进行三维动态重建,并根据血管直径,找到问题所在并标出来。在医疗器械应用场景下面,AI是无处不在的,医疗器械公司普遍都在发展硬件+AI。

不过,中国传统的商业环境,并不会特别为软件去单独买单。从商业上来说,因为现在还没有针对AI的一套商业模式或者说收费模式,所以现在AI的话主要还是搭载在硬件上,整体进行销售,作为设备的一个亮点去销售。

万纯:接下来我们聊下集采,整个医疗器械板块的集采到了什么阶段,或者说未来整个器械集采的一个发展趋势会怎样?

贺文斌:其实过去几年,市场对集采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态度变化,从过去的谈集采色变,到现在可以科学、客观、理性的去看待集采政策带来一个影响。集采出台的目的还是为了防止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经过这几年的集采,发现我们医保的累计结余得到了显著增长,2022年国家基本医保基金累计结存超4.25万亿元(数据来自国家医保局)。

回到集采本身,规则也在发生变化,刚开始是淘汰制,像五中三、十中七等,总会有企业被淘汰,这个淘汰制让不少药械企业很有压力。有些企业为了不淘汰出局,会报低价,那时候会出现一些非常低的价格。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支架集采降价幅度达90%,大家开玩笑从1个支架=5瓶茅台,变成了5个支架=1瓶茅台。

从去年,很多地方的集采,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淘汰制,而是限价制,有一个最高限价标准,鼓励企业降价参与,不会像最初那样大量淘汰,比如相比最高价有个40%降幅的话,它是可以中标的。集采规则变得更加理性,而不是一味去压低价格。所以整个集采制度也是更加科学化,市场的预期、信心也在回暖。

万纯:最后一个问题,这也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医疗器械板块中期策略展望?

万纯:这个我先回答下,站在中期策略视角来看,我们对于接下来医疗器械复苏还是很有信心的,一系列的微观数据还在逐渐改善。当市场恐慌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逆向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当这个板块处在一个估值、情绪、持仓低位的位置。

后续,随着整个医疗复苏、创新的迭代,以及国产替代进程的不断演化,创新出海国家化升级等,我们认为未来整个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对于这样一个偏长期、确定性比较高的板块,投资者如果看好的话可以逢低关注,去做一些中长期的配置,以分享板块长期的增长红利。

贺文斌:对器械的复苏我们其实也是很有信心的,的确现在板块处于一个估值、情绪、持仓的低位,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上行周期,后续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条主线。

1、医疗复苏:医药作为刚需板块,复苏较好,而耗材/手术复苏尤为强劲。草根调研普遍2、3月份出现报复性手术恢复,大医院住院率高,4月份也延续了复苏的势头,心血管、眼科、骨科、IVD等板块耗材复苏强劲。

2、创新器械审批加速,高端设备国产替代:2014年以来的创新器械优先审批制度加速了创新器械审评审批,2022年获批创新器械数量创新高。中国医疗器械过去30年得到了长足发展,中低端产品国产替代率比较高了,现在价值量最高的大型影像设备(CT、核磁、PET/CT等)、手术机器人、基因测序仪、高端彩超等领域进入了国产替代的黄金时期。

3、器械国际化升级:过去市场投资原料药、CXO国际化,但过去2年器械是海外收入和利润最大的板块,市场未曾以器械国际化作为投资主线。过去十年器械国际化逐步从低端逐渐走向中高端。

QA环节

1、在刚刚讨论过程中,有很多投资者朋友提出了很多问题,在这里我们也集中做一些回答。有投资者就问,在美元加息周期下,对国内生产的医疗器械出口,是否有影响?

贺文斌:对的,美元加息的确会对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但回到行业本身,整个医疗器械还是一个相对说刚需的行业,特别是中高端的医疗设备,其实影响并不是很大,相对来说低端一些的器械对价格比较敏感,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整体影响不会太大。

2、不少投资者在问,对于大多数普通的投资者来说,如何稳健的布局投资医疗器械板块的行情,这个问题我先来回答一下。

万纯:对整个板块的长期发展方向,我们的研判还是非常乐观的。

对于驱动行业长期成长的因素,既有政策端助力,还有就是刚刚提到的行业永续刚性需求,以及随着技术进步国产替代乃至创新出海的成长空间,整体看医疗器械行业未来成长确定性是比较高的。

对于这样一个偏成长的方向,大家如果看好可以逢低布局,然后长期持有。拉长了看,行业处于一个偏稳定成长的阶段,对这样一个仍处估值低位的板块,就不要过度担心短期的一些利空因素。这样的板块其实更适合去做一个长期的配置,从中分享板块长期的成长红利。

3、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创新趋势是什么?

万纯:之前器械创新基本上是从低端到高端,从代理到自研,因为行业起步晚,和海外差距达,需要不断创新追赶产品代际差。但是现在很多细分领域,我们是没有后发劣势的,甚至可以说赢在了起跑线上,某些产品早期阶段就可以达到全球领先的水平,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贺文斌:对的,国内药械企业,它的临床或获批上市的时间肯定是要早于海外的,而且产品上也有一些特色创新。比如心血管,还有诊断类的创新,像抗原检测,以及后疫情时代比较多的流感诊断,这些诊断未来在医院会越来越常见。另外包括像重症的一些病人的MS检测,再往后就是肿瘤,肿瘤药的创新其实是非常多的,坦白讲肿瘤的器械不算太多,这两年也有个比较神奇的治疗叫TTF,肿瘤电场治疗,海外做一些小适应症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万纯:可以看到创新是无处不在,应该说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比较多,刚才我们提到的不管是诊断类,消费类的近视防控,甚至血糖监测等,可以说各个细分品种都在创新迭代中带来一些新的投资机会。

4、有投资者在问,目前国内的医疗设备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逐年增强。目前在全球世界范围内,处在一个什么水平状态?

贺文斌:这点还是挺自豪的,近十年随着一些国产的大型龙头型公司发展,整个中国大型设备,高端设备的国产替代率提升明显,比如说CT核磁,国产产品在私人医院已经基本上到达25%以上的水平了。

另外从大型设备的上游来看,关键零部件的资产化率也得到了一个明显回升。像CT有4个关键零部件,基本上有2大关键零部件是国产的,还有2个现在还依赖进口。但是国产已经实现了可替代的方案,已经研发出来,目前还在改善工艺阶段,还没到量产阶段。讲到卡脖子,这个也会涉及到比较多而高端医疗器械,未来随着国产器械创新发展,未来我们认为这种卡脖子现象会越来越少。

医疗器械ETF(159883)为目前A股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行业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覆盖医疗设备、高低值医用耗材、IVD、医美四大细分领域,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此外,医疗器械ETF标的指数覆盖62只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合计权重占比超70%,指数创新属性突出。

未来,在政策支持、消费升级正向作用之下,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将开启万亿规模之路,各细分赛道全面开花,从跟跑到领跑,国产器械黄金时代正在到来。场内可通过159883高效交易,场外也有联接013416进行布局。

注: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标签:

猜你喜欢

“澳門銀河”综合度假城 - “夏日恋曲”壁画现场创作及展览揭幕
方邦江教授:中医药防治病毒性传染病具有独特优势,未来仍将大有作为
火花思维首家线下成长中心武汉开幕,为学员打造更好课堂氛围感与体验感
“花式”科普精彩纷呈 “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益行常州站活动圆满举行
采购200万斤茂名荔枝,广药荔小吉全“荔”做大广东荔枝产业
万亿市场爆发在即,正泰安能如何成就户用光伏天花板?
中产黄金集团产业投资发布会暨中产金行深圳旗舰店盛大开业庆典圆满成功
东方融资网:银行都是怎么处理不良贷款的?
智联招聘CEO郭盛出席湖州未来大会,畅谈“宜居宜业”的青创新城
关注1.3亿空巢老人安全,腾讯联合多方合作伙伴发起“银发共同守护计划”
共享汽车为什么失败?——汽车分时租赁下消费者出行模式选择行为分析
这场“花式”科普又来威海啦!“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益行现场人气十足
英联邦大使夫人慈善晚宴在京举行
适合白领的营养早餐,当然首选维他奶燕麦奶,轻松get美味和营养
学大教育集团CEO金鑫受邀参加“第一届孤独症与学习困难论坛”并致辞
azg集团挖掘渠道增长新势能,持续赋能品牌,助力品牌可持续增长
七星酒店选床垫标准大揭晓!斯丽比迪打造睡眠新势能
高特佳投资企业博安生物双特异性抗体BA1202获批临床
创新药指ETF(159858)冲高2.14%,众生药业涨停,康希诺涨5.05%
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振东制药从不选择“华人专家”!
第25届科博会提出更高期待 添可新书回应科创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穿山甲:巨量引擎的投放破壁人
彰显品牌力量,海基维一再次荣获“深圳知名品牌”
卫事康:着力打造老年病房的照护IP
千年章堰-众创未来 中建城发上海今章雅堰酒店焕新开业
POTNIA开启车载空间沉浸式音频时代
手握30万,换车执意要选一汽-大众CC!车主说了真心话?
链接年轻用户,百丽发力IP虚拟形象,打破次元新玩法
从治流感到化痰止咳,以岭的“连花”要打什么牌
场景化布局提速,海信视像携手住小帮共探家庭显示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