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淬炼经典,让品牌的根基深厚
2022年4月1日embecta(英佰达)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embecta(英佰达)开始独立运营,成为从BD拆分后的一家独立公司,也成为了全球领先的专注于糖尿病药物输注领域的医疗器械公司。至此,距1924年第一支玻璃胰岛素专用注射器问世,已经102年了。embecta(英佰达)持续推动胰岛素输注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改善和提升患者的注射体验。
同时,embecta(英佰达)始终以循证证据为基石、融合前沿学术观点、荟聚临床专家经验,致力于成为胰岛素输注领域的行业引领者。2025年11月22日上午8:30-10:30,由北京利泽慈善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供学术指导、embecta(英佰达)支持的“糖尿病药物注射与输注相关皮下脂肪增生防治指南专家讨论会”在古城西安圆满召开。


来自国内12位内分泌领域专家及3位超声诊断领域专家,形成多学科协同研讨的专业阵容;就“皮下脂肪增生” 的流行病学特征、视诊触诊方法与流程、超声鉴别与评估、综合干预与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为该指南后续进一步的讨论、编纂以及发表奠定了科学、严谨的学术基石。
该指南若成功发表,将成为继《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版》、《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之后,糖尿病精细化管理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不仅推动了多学科协作,更为内分泌科医护、社区全科医生提供可操作的临床指导,也为患者及照护者提供科学的注射教育依据,实现从单一诊疗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全链条覆盖。
破域创新,引领未来,让品牌的生命长青
2025年11月20日下午12:30-13:30,由embecta(英佰达)冠名的专题会“糖尿病足与全院血糖管理”,在第27届CDS大会的首日隆重登场。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陈燕铭教授担任本场专题会的主持人,她提到,随着“国考”的深入与普及,推动内分泌科的功能定位从“住院治病”向“全周期健康管理”转变,将稳定的慢病患者引导至门诊或下沉到基层,建设诸如“糖尿病足中心”等“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多学科资源,为复杂患者提供高效服务、改善就医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江苏苏北人民医院的刘彦主任,就“创新全域血糖管理,解锁医院发展与学科建设新机遇”的话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刘主任提到,对于“管理”来说,一定要设定目标、一定要统一路径、还需要看到成效;用实际案例阐述了苏北人民医院的“3次破域”。首先,要“从内分泌科走出来”,放眼全局,做好“分外之事”,多多赋能基层、孵化基层、定期质控,提升整个慢病“ABC达标率”;其次,要“从单一科室管理走出来”,以糖尿病足(DF)为切入口,推进不同科室、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分工与合作,在信息化系统的助力下,通过院内ID码穿针引线,将糖尿病足患者汇集至MDT团队,实现“患者不动、医生动”、“医生找患者”;最后,要实现“从治到筛防的融合”,DFCC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助力实现上下转诊的互通互动。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郑雪瑛教授的引导下,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的李宏烨教授、唐山工人医院内分泌科的孙雅楠教授以及苏北人民医院的刘彦教授,围绕“全院血糖管理的破局与重构”展开了深度对话。
李宏烨教授提到“破局是全域的、是全程的”,提到“医生一体化”。比如,针对糖尿病足(DF),在不同的分期与阶段,MDT团队的管理人员职责不同、路径不同,要在普适性知识层面达成共识、共同决策。同时,提到“邵逸夫医院已经是全院一张床”,并且呼吁全院医护掌握“用泵调糖”的血糖管理理念与技术;从骨科角度来看,越来越重视胰岛素泵的调糖,鼓励积极学习调糖技能,从而促进血糖较高患者的创口愈合,减少住院天数。
孙雅楠教授说,破局与重构不只是从个人走向科室、不只是从内分泌科走向周边科室、不只是从院内走向院外和基层,更应该是走进家属心中、走进患者心中。孙教授用工作中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带泵治疗的实际案例,告诉大家“血糖是有温度”的。
刘彦教授返场回到讨论环节,提到“破局是为了创新,是为了克服对未知的恐惧”;鼓励大家积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尝试。
郑雪瑛教授在总结时提到,内分泌科医生既幸福又脆弱,在一串串冷冰冰的血糖数字背后,承载了患者与家属莫大的信任,要紧跟国家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要求、要加快学科建设、要提升患者满意度、要真正帮助患者从对疾病的困扰与恐惧中走出来、重新回归社会;破局与重构,是一代代内分泌人、甚至一代代医务工作者永恒的使命;需要日新月异的学术理念和管理工具,需要日益精进的诊疗手段,更需要温柔有力的人文关怀,一起携手赋能糖尿病管理新未来。
102年的价值迁徙,是为了不断的传承与创新;血糖是有温度的,每一次技术创新与行业引领都是为了帮助患者走出对疾病的恐惧与困扰。
生活无限,无惧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