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间,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计划自2025年11月20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967.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这本是一批基金的平稳退出,这次的减持方——包括G&C V Limited等17名股东的股份均为药明康德A股IPO前取得,这些机构普遍对药明康德投资已达10年,处在PE基金典型退出期(7-10年)。G&C V Limited本次为持股以来的首次减持,可以说是再常见不过的PE基金退出行为,但投资者的神经又再次被触动。
投资者对减持心存阴影,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医药板块目前还未完全走出低潮,担忧就更容易被放大。但这件事也要区分企业来看。
据统计,自上市以来,药明康德实控人团队累计减持股份只占总股本的4.5%不到,无论是对比这家公司多年来维持高位的业绩、持续爬升的股价,还是对股东的回馈,都属九牛一毛。
根据药明康德第三季度财报,这家公司在大体量之上继续保持着高增长。前三季度,药明康德整体营业收入328.6亿元,同比增加18.6%;净利润增速则更是迅猛,其中前三季度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05.4亿元,增速高达43.4%。
与其关注股东的减持退出,不如关心药明康德真正在业务端做了什么,这将奠定这家公司的估值是否会快速回归,甚至未来继续冲高。
药明康德近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售了英美细胞与基因疗法业务、美国医疗器械业务,近期又再次公告将剥离临床测试业务;资本方面,过去一年,药明康德对药明合联进行了四次减持,四次成交总额累计接近70亿港元。
公开信息显示,这些资产出售所回笼的资金,主要运用在两方面。
其一是药明康德继续对CRDMO核心业务的聚焦与投资。截至2025年三季度,药明康德现金储备已增至300亿元,为全球产能布局攒足了“子弹”。
根据公开信息,其新加坡基地于2024年开工,一期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美国米德尔顿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计划2026年底投产;瑞士库威基地口服制剂产能已实现翻倍。此外,药明康德近期还与沙特新未来城(NEOM)和沙特卫生部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看起来有布局沙特的意图。

从产能看,药明康德的布局速度和规模无疑都是瞩目的。三季报披露,原本说要到年底才能实现的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超100,000L的目标,9月就已经达成。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总体积预计2025年底也将超过4,000kL。
此外,药明康德对股东的回报也堪称大手笔。2025年,药明康德已实施近70亿元股东回报计划,累计回馈股东总金额占2024年净利润的72%。截至目前,药明康德在上市这七年内通过现金分红和回购并注销股份的方式,已累计回馈投资者达到200亿元,超过了过去七年累计净利润的40%,在整个A股市场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排得上前2%。
药明康德现在的每股净收益已经是上市时的7倍,每1元收入带来的经营现金流是七年前的2.4倍。随着其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继续增长,股东在2025年应当能享受到更多实打实的红利。
很多人喜欢盯着个别高管的股份变化,但很明显,药明康德董事长及CEO李革和其他管理层对公司实际的“控制权”不是来自于股份多少,大家愿意跟随,是因为药明康德令人信服的持续发展状况,以及持续不断为投资者创造的价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