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的价格调整,沉寂已久的碳酸铁锂在近期再度躁动,其材料价格自底部反弹超10%,头部企业满产且订单排产至明年一季度。与此同时,锂电行业的业绩迎来强劲反弹,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三季度业绩双双超预期,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结构件及固态电池等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三季度业绩同样亮眼,从多元维度印证了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
驱使本轮锂电反转的新变量正是储能需求的爆发,在“十五五”新型储能装机目标与欧美电网改造双重刺激下,储能需求迅速扩张,推动锂电产业链从材料到电芯全线飘红。供需格局的实质性改善,正引领锂电行业开启新一轮价值重估。
一、动力电池叠加储能需求双轮驱动,锂电迎量价齐升
三季度锂电材料端出现显著回暖信号,主流环节供给紧平衡价格拐点已现。磷酸铁锂为代表的核心环节材料近期价格快速上涨,行业开工率重回景气度上方。
根据机构统计,10月下旬动力型磷酸铁锂主流报价已在3.7—3.8万元/吨附近,储能型磷酸铁锂价格3.6万元/吨,扣除锂价影响后,磷酸铁锂企业赚取的加工费自9月起出现一波改善;10月份磷酸铁锂统计产量39.97万吨,环比增长11.5%。10月产能利用率75.9%,环比增长2.5个百分点,旺季行情,叠加原料涨价,以及加工费上调等多种因素,导致电池厂囤货需求旺盛。
企业满产以应对饱和的订单。某产业链龙头企业透露,公司磷酸铁锂业务三季度出货量环比继续双位数增长,高压实、高能量密度产品占公司磷酸铁锂出货明显过半,其中动力与储能并重,订单已排到明年上半年。
景气度正在沿产业链扩散,电解液方面,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关键材料,25年四季度行业供需已偏紧,预计26年产能利用率达90%左右,前五家公司满产满销供不应求。10月以来,电解液和六氟磷酸锂价格快速上涨,截至10月末:电解液价格2.55万元/吨,较10月初上涨25%;六氟磷酸锂价格9.80万元/吨,较10月初上涨60%,涨价幅度大超预期,26年长协价格有望跟进,预计全年均价达到8万元左右。
结构件方面,铁锂正极龙头已开始全面议价,涨价幅度1-2千/吨,已有部分客户落地。此外,隔膜和负极价格也具备调整可能,其中负极对小客户涨价10%已基本落地,大客户价格预计温和恢复,有望26年涨价落地。碳酸锂作为锂电核心原材料,其价格反弹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链涨价预期。
高景气、高开工率的背后,是动力电池和储能需求的两大终端需求的强劲驱动。
磷酸铁锂正极产品正凭借较高的能量密度,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中走向主流,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493.9GWh,同比增长42.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402.6GWh,占比81.5%,同比大增62.7%。9月份单月,动力电池装车量76.0GWh,其中磷酸铁锂装车62.2GWh、占比81.8%,创年内新高。
同时,随着"十五五"规划逐步展开,新型储能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国内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后,独立储能凭借市场化收益模式快速放量,2025年前8个月新型储能装机75.9GWh,同比增长42%,全年预计维持30%-40%增长。业内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将达550GWh,同比增速高达70%;2026年将进一步增长40%至770GWh。这一增长趋势与"十五五"期间中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
全球范围内,储能市场呈现多极增长态势,欧美电网基础设施替换需求与新兴市场爆发共同构筑了锂电行业中长期增长空间。美国方面,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电力需求,光储系统作为数据中心主电源的应用前景广阔,机构预测2025年美国储能装机预计达45GWh,同比增长31%。欧洲市场储能需求正从户用为主向大储并举转变。2025年欧洲储能需求预计达30GWh,同比增长70%。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国家为增强能源自主性,纷纷加大储能支持力度。
需求爆发下,储能电池厂商开始扎堆扩产。多家三季报电话会中称,储能商业模式日渐成熟,经济性显现,国内外储能需求迎来快速增长。公司储能产能饱和,正加速产能扩张力度。后续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国内储能产品出货情况将会改善。
宁德时代山东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超过100GWh;亿纬锂能60GWh628Ah大电芯产能已开始爬坡,预计2026年储能电芯出货量有望达到120GWh,同比增50%+。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23GWh,同比大增119%,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0%。
招投标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储能项目中标规模已超30GWh,同比翻倍增长,为2026年装机高增长奠定基础。
二、锂电三季报亮眼业绩佐证行业回暖
在经历连续两年的供给侧改革和产能收敛后,中国锂电行业迎来强势反弹,龙头企业业绩普遍超预期,一扫上半年市场对行业增速放缓的担忧。
锂电龙头宁德时代,三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185.49亿元,同比增长41.21%,环比增长12.26%,创下历史新高。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率达17.8%,成本控制与产品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稳固在36.8%的绝对领先地位。此外,公司现金储备充裕,期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超3600亿元,为持续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提供强力支持。
前排电池企业同样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亿纬锂能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32亿元,同比增长35.85%;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15.13%。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三季度电池出货量达34.6GWh,同比增长66.98%,其中动力电池出货14.2GWh,同比大增98%,储能电池出货20.4GWh,同比增长38%。公司经营质量显著改善,扣除一次性因素后的经营性利润达14.6亿元,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30%。
欣旺达与鹏辉能源则展现出不同的增长轨迹。欣旺达第三季度营收165.49亿元,同比增长15.24%;实现归母净利润5.50亿元,同比增长41.51%。公司作为行业老兵,已进入稳定增长期,第三季度销售净利率达3.10%,较二季度的1.47%和一季度的0.24%连续大幅提升。鹏辉能源则呈现爆发式增长,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2.80亿元,同比增长74.96%;实现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激增977.24%;扣非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0418.09%。公司单季度销售毛利率为18.07%,环比二季度猛增6.69个百分点,实现年内销售净利率回正。
而业绩回暖不仅局限于电池制造环节,更沿产业链向上游材料与结构件领域传导。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结构件及固态电池等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三季度业绩同样亮眼,从多元维度印证了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
天赐材料作为电解液龙头,三季度业绩彰显强劲韧性。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8.43亿元,同比增长22.34%;归母净利润4.21亿元,同比增长24.33%。其中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速达51.53%。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六氟磷酸锂价格回升与公司一体化战略优势。近期六氟磷酸锂现货均价接近10万元/吨,较9月中旬的5.6万元/吨上涨近80%。
湖南裕能作为铁锂正极龙头,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232.3亿元,同比增长46.3%;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31.5%。盈利弹性增强源于两方面:一是供需格局改善推动涨价预期,预计第四季度部分客户涨价落地,2026年大客户跟进,整体盈利水平有望提升0.1万元/吨;二是公司120万吨磷矿产能年底投产,预计2026年贡献100万吨出货,按单吨盈利300元计算,有望贡献约3亿元利润。
当升科技在铁锂领域同样表现亮眼,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73.99亿元,同比增长33.92%;归母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8.30%。其中第三季度营收29.67亿元,同比增长49.54%。公司铁锂正极业务实现突破性进展,第三季度出货量达2.3万吨,累计销量已达6.7万吨,并实现单吨净利约600-700元,环比扭亏为盈。
科达利作为全球电池结构件龙头,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06.0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17%。海外布局方面,公司瑞典、匈牙利及德国基地已投产放量,美国动力电池结构件项目及泰国锂电结构件一期项目有序推进。在全球锂电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公司海外本土化配套的稀缺性凸显,预计2026年海外营收快速增长。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技术方向,相关企业三季度在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厦钨新能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0.59亿元,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5.5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三季度营收55.26亿元,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29%。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布局积极,匹配氧化物路线的正极材料已批量供货,硫化物路线正极材料已进行多批次样品验证。
上海洗霸聚焦固态电解质材料,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6.8%。公司在固态电解质领域进展显著,已完成多批次、多形态固态电解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的试生产、客户送样和产品验证,并获得多个客户小批量持续性订单。
三、全球市场格局与核心投资赛道
中国电池企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技术积累和成本控制能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如某公司的德国工厂已于2024年实现投产并持续盈利;西班牙工厂已完成前期审批手续,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产能规划15GWh,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某公司的马来西亚工厂2026年将贡献5-7GWh产能。这些海外产能的落地,将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储能市场竞争,规避贸易壁垒,获取更高利润。
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推动锂电产业链技术迭代与投资格局演变。从电芯材料到系统集成,多个细分领域涌现出结构性投资机会。
l 储能电池:价值量占比高达近50%,关注主导市场的龙头企业,在全球动力与储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技术全面布局的企业;或者在在细分领域精准布局,实现业绩快速跃升的企业。
l 储能变流器(PCS)与系统集成:技术壁垒高,海外市场突破。关注全球PCS龙头,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的企业,关注场景适配与成本控制领先的企业。
l 设备与材料:上游技术壁垒构筑护城河,关注电芯设备、电池结构件、以及电解液市占率较高的龙头企业,以及在欧洲、东南亚建设基地加速落地的企业。
【风险提示与免责声明】
1、本文所有内容仅为行业分析研究,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2、文中提及的行业、现象均不涉及具体股票推荐。
3、文中提及的个股信息均源自市场公开信息,不涉及具体股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