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美行业集体陷入业绩下滑的寒冬,行业领军三巨头的市值已较各自巅峰时期累计蒸发超2850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更是双双同比下滑。
当整个行业呈现出下跌姿态时,四环医药却实现了逆“市”突围。2025年上半年医美业务收入同比暴涨81.3%,板块占比跃升至51.0%,成为行业调整期的“增长孤例”。三巨头的集体承压与四环医药的上扬形成鲜明对比,背后是行业逻辑的重构,更彰显了四环医药在关键维度的核心优势。
1、三巨头业绩承压的核心症结
医美行业的深度调整期,让头部企业的潜在问题集中暴露,三巨头业绩下滑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
- 同质化竞争加剧挤压利润空间,市场新玩家持续涌入,玻尿酸等热门项目技术门槛降低,行业竞争从技术比拼转向价格战,叠加产品管线新老交替衔接不畅,导致头部企业营收增长乏力,整体利润率被拉低。2025年1-9月业绩显示,行业领军三巨头营收同比最高下跌约21.49%,归母公司净利润同比最高下跌约31.05%。三巨头的主力产品生命周期见顶,而新品迭代速度未能及时填补缺口。
- 渠道依赖与监管冲击双重承压,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渠道医美”和高额返佣获客,在监管严打相关乱象后,获客路径被切断,流量成本高但转化效率低迷,直接影响终端销售。
- 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多数企业依赖核心单品支撑业绩,一旦市场需求变化或竞争加剧,缺乏多元产品对冲风险,而新品研发周期长、落地慢,难以快速填补增长缺口。过度依赖单一板块(医美或美妆)使企业在行业波动中缺乏缓冲空间。
- 消费需求阶段性收缩,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下,消费者对医美这类可选消费更趋谨慎,要么推迟决策,要么追求高性价比,导致中低端产品需求下滑,高端产品增长不及预期。
2、四环医药逆市增长的三大核心优势
在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四环医药的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其在渠道、产品、战略上长期布局的必然结果,更精准破解了三巨头面临的核心痛点。
1)渠道深耕:全域覆盖破解获客难题
相较于三巨头在渠道上的路径依赖,四环医药构建了“直营+代理”协同的全域网络,彻底摆脱单一获客模式的束缚:
- 覆盖广度领先行业,截至2025H1,累计覆盖全国超7000家终端医美机构,实现TOP500机构100%全覆盖,同时下沉中小型终端,公司已进军全国370+大中城市,共计覆盖超1400家大中型医美医院及医美连锁机构,较去年同期增长超400家,避免了对少数核心渠道的依赖。
- 合作深度绑定核心资源,与全国约230家医美连锁集团及区域核心单体大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形成稳定销售基本盘,抵御流量波动影响。
- 国际化布局打开增量空间,在美国、韩国、香港设立分公司,产品已在印尼、马来西亚启动注册,2025年开拓南美、中东及欧洲市场,构建全球增长第二曲线,不受国内单一市场需求收缩的限制。
2)产品创新:矩阵化布局对冲单一风险
针对三巨头产品结构单一、新品迭代滞后的短板,四环医药以“自研+BD+全球化合作”三重路径构建产品矩阵,既巩固医美核心赛道优势,又通过跨领域协同拓宽增长边界,形成“抗风险+高弹性”的产品生态。
医美核心品类:从“代理深耕”到“技术绑定”,夯实合规化优势。在水光针这一高增长赛道,2025年10月,公司宣布投资入股瑞士Suisselle公司,将2022年已获得的CELLBOOSTER水光针中国独家代理权升级为“永久权益”,并深度参与产品运营与发展。与公司10月刚获批的国内首款含L-肌肽的合规自研复合水光针“冻妍”形成有效互补。二者协同不仅让四环医药在水光针赛道同时掌握“国产创新+进口高端”双选项,更借助Suisselle覆盖欧洲的成熟网络,为自研产品出海铺路,打破三巨头“国内市场依赖症”的局限。与此同时,公司在再生针剂领域已形成独家优势。2025年相继获批少女针“倾研”、童颜针“斯弗妍/回颜臻”,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双合规再生产品的企业,叠加核心单品肉毒毒素乐提葆(市占率近20%)、双波射频仪SylfirmX,已构建起“填充+塑形+光电+肤质管理”的全品类医美矩阵,彻底摆脱对单一产品的依赖。
为进一步对冲医美行业周期波动风险,四环医药将产品创新延伸至与消费需求高度关联的大健康领域。2025年10月,公司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balone Bio正式签署协议,联合开发新一代减重增肌创新疗法,瞄准当前减重药物“只减重、易流失肌肉”的行业痛点,通过靶向代谢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实现“能量消耗提升+肌肉量维持”双重效果。而“医美+创新药”的双轮产品生态以及跨领域的协同能力,是仅聚焦医美单一赛道的三巨头完全不具备的竞争壁垒。
3)战略远见:双轮驱动穿越行业周期
不同于部分企业追求短期流量红利的经营逻辑,四环医药以长期主义战略构建抗周期能力:
-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医美板块占比从2024年的39.1%提升至2025年H1的51.0%,与创新药业务形成“双轮驱动”格局,分散单一业务受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而三巨头多聚焦医美单一赛道,风险集中。
- 研发管线储备充足,持续推进医美新品研发与引进,后续产品可复用现有成熟渠道快速商业化,保障增长连续性,避免因产品迭代滞后导致的业绩断层。
- 营销模式精细化升级,旗下渼颜空间深化3.0版本营销模式,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渠道效率,无需依赖高额返佣获客,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依然保持高效增长。
3、行业格局重塑与可借鉴的路径
依赖营销驱动、产品同质化、抗风险模型脆弱,医美三巨头的困境折射出行业共性挑战,这种挑战的背后往往也预示着行业格局重塑关键节点的到来。在格局重塑中,企业的资金实力、研发积淀与战略定力将成为关键因素。习惯了快钱模式的玩家,或将在这场挑战中加速退场。
四环医药的逆市突围则印证了“渠道全域化、产品矩阵化、战略长期化”的价值意义。当医美行业从“流量收割”的猎手时代迈入“精耕细作”的农夫时代,四环医药已凭借提前布局的核心优势,抢占了行业复苏的先机。四环医药的案例,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穿越周期路径,也是推动行业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