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乘资本2025基金年会:砺久者远 觅新者胜

2025-11-13 09:42:19     来源:

11月5日,“砺久·觅新”千乘资本2025基金年会在苏州重磅启幕。这场汇聚LP、上市公司、硬科技企业、产业专家、投资大咖的年度盛会,以“长期主义”为锚点,在AI、具身智能、新能源、商业航天等前沿赛道掀起思维风暴。

开篇:砺久者远,觅新者胜

本次基金年会恰逢千乘资本成立九周年,以“砺久·觅新”为主题,寓意在硬科技长周期中坚持长期价值,同时主动探索产业变革的新机遇。

千乘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在开场演讲中强调,硬科技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近年来市场环境面临巨大波动,作为市场化的VC基金,我们既要有长期主义的定力,更要在未来的技术迭代中不断捕捉“非共识性机会”。熊伟指出,未来至少十年仍然是投资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非常好的窗口期。

天风证券副总裁赵晓光从宏观视角拆解《中国产业进阶的两个根本动力》,一个是人工智能,另一个是科研产业化。目前,人工智能革命正进入3.0阶段,在这个阶段,智能硬件领域正迎来巨头们的“争夺战”。数据采集正从网络端转向智能硬件(如眼镜、耳机、手表等)。

赵晓光指出,围绕智能硬件,从终端、供应链、材料设备等各环节在未来2年都存在非常大的机会。

千乘资本董事总经理赵静的“基金运营汇报”环节,主要向到场嘉宾汇报千乘资本“募投管退”的基本情况以及2026年计划,通过细致全面的介绍展现了千乘过去优秀的业绩和“有张有弛”的系统性投资打法。

产业纵深:硬科技的“星辰大海”

下午场的“企业分享+行业TALK”环节,成为投资圈和产业圈互动与思考的碰撞场:

千寻智能创始人韩峰涛围绕《迈向通用具身智能的曙光时刻》,聚焦“具身智能”的本质、技术路线和投资机会。他表示,具身智能未来市场规模巨大,这个想象空间是以汽车的价格乘以手机的数量。他指出,机器人不是“炫技产品”,而是要成为工业、服务等场景的“生产力工具”。他认为,“前沿模型+自研硬件+数据生态”,是具身智能破局的关键。

东昇聚变联合创始人鲁忠涛在《当前可控核聚变面临的挑战和新型技术路线的尝试》主题演讲中表示,全球核聚变从基础科学走向工程实践的临界点已被跨越。磁约束、惯性约束和磁惯性约束三条技术路径在科学可行性验证、工程可行性推进以及商业化探索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

宇石空间创始人唐文则在商业航天赛道勾勒蓝图,他表示,中美航天的巨大差距正是中国商业火箭公司历史级别的机遇。中国商业航天正从‘跟跑’转向‘并跑’,民营企业的灵活性正在重塑产业生态。未来,依托中国制造业底蕴与商业航天创新生态,本土企业将重新定义商业航天的“中国路径”。

产业思辨:AI、能源、太空基建领域“各显身手”

三场“行业TALK”圆桌,以“问题导向”直击产业痛点,掀起跨领域思辨:

具身智能:从“能动”到“会动”还有多远?

机器人赛道热闹背后,商业化落地仍是难题。

在“共话具身智能:洞见未来发展新机遇”论坛中,千寻智能创始人韩峰涛、源升智能创始人杨思成作为正方,认为这一波具身智能的发展来源于大模型的技术进步,未来几年的核心在于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对于模型的进化速度以及可落地应用的多场景,大家都是非常乐观。

致瞻科技创始人瞿博、千顾科技创始人徐松云作为反方,直面具身智能领域当前面临的痛点:企业如何在行业不断创新但竞争加剧的环境中,保持领先性和持续发展,同时人形机器人在与人交互的实际场景中如何解决安全性问题,引发在场嘉宾的热议。

汇川技术AI专家董蓉博士则表示,我们短期需要警惕具身智能领域的过度炒作,长期看好大模型驱动下机器人在解放重复劳动、赋能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价值。

通过千乘资本搭建的产投交流平台,一方面,企业聚焦可落地的技术节点(如灵巧手、垂直场景模型);另一方面,有效推动“大脑-硬件-场景”的跨界合作,探讨中国在全球机器人赛道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可行路径。

新能源:AI的尽头是能源

当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能源供给”成为AI发展的隐形天花板。光伏、锂电、储能、电力等行业大咖围坐热议:

迈为股份董事长周剑表示,光伏发电成本有望降至0.1元/度,期待未来储能成本能降至0.1元/度,则可形成“光储一毛钱”模型,将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方案,这是公司坚定看好的方向。

中国光伏产业已从过去的“跟跑”迈向“领跑”,星翰科技创始人刘成表示,在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我们看到“粉浆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模式正在加速国产替代。

由于清洁能源的周期性以及各自的特点,对电网的要求和产生的波动影响是非常大的。作为千乘资本早期投资企业,三清互联创始人魏文辉表示,目前整个电网正从原来“一条条小河”单向流动变成“立交桥式”的双向流动的复杂交通系统,其复杂程度靠人力无法管理,因此,电网智能化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是未来电力系统的巨大刚需。

在储能领域,深耕负极材料领域20多年的企业,坤天新能源创始人宋志涛表示,近两三年,储能行业的规模开始攀升,原因在于其生产成本的下降、电池循环次数的增加以及充放电效率的提升,未来这会是一个万亿赛道。

作为目前新能源的一个前沿方向,核聚变也是当天论坛的重要探讨话题。东昇聚变联合创始人鲁忠涛表示,核聚变是服务AI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个领域的自主可控对我国能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太空新基建:民营企业的“太空机遇期”

商业航天不再是“国家队”的独角戏,民营力量如何破局?在“太空新基建:变局中的‘后发先至’之道”论坛中,蓝星光域、宇石空间、无限宇航等企业以及行业专家向在场嘉宾分享“实战经验”。

无限宇航创始人李健表示,公司目前可提供200km~36000km轨道高度间的空间运输服务。解决当前卫星部署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具备星座智慧部署能力,实现卫星异轨多星拼车发射,使卫星部署更加经济、快速与准确。

液氧甲烷动力专家、“天鹊”系列发动机负责人葛明和指出,全流量液氧甲烷发动机是商业航天与深空探测的“动力心脏”,凭借无毒环保、成本可控、可重复使用的核心优势,成为大运力火箭与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选动力。当前该技术仍面临核心设计与工程化的瓶颈,200吨级型号正推进验证,未来3-5年有望实现关键突破,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蓝星光域创始人闫志欣表示,2023年后卫星行业发展迅猛需求清晰,公司实现多次发射入轨验证,订单与产能持续攀升。激光通信是卫星互联网核心,兼具高速、高安全、抗干扰优势,是6G空天地一体化的关键支撑,更是低轨星座规模化组网的刚需技术,为商业航天拓展奠定基础。

宇石空间创始人唐文表示,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实现真正闭环,形成“卫星研制-火箭发射-技术回收”的完整商业链路。当前行业最大短板仍在火箭端,缺乏大运力可回收型号导致发射成本居高不下,制约规模化发展。而随着“不锈钢+筷子回收”技术突破,火箭成本将进一步下降,未来太空计算、深空资源开发等新业务将加速落地,激活万亿级太空经济市场。

生态共建:从“聚会”到“聚力”

硬科技的下半场,是“长期主义”与“创新突围”的携手并进。立足新周期新起点,千乘资本“砺久·觅新”峰会,通过链接生态圈伙伴,让思想火花不断碰撞,让产业认知加速融通。

期待明年,我们都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又一个崭新起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猜你喜欢

华林证券许波:医药与金融双轨思维,打造证券研究新范式
碳标签重塑中国制造,绿色竞争力成产业新赛道
2025河南企业100强发布 华鼎冷链科技入选百强双榜
京东图书投资书单来袭 看巴菲特经典好书读懂长期主义投资
EBANX任命Marin Mignot为首席运营官(COO),以加速全球扩张
维达登榜尼尔森IQ×36氪“国货未来 超级品牌”!韧性力量引领高质量发展
江原科技发布全国产D20推理加速卡 品高股份AI一体机迎重磅升级
新交所指数推出中证新交所亚洲精选100指数系列
以绿色可持续与高品质服务践行消费担当 ——如新荣获2025消费责任对话活动客户服务创新典型案例
且慢推出与“投资时长”挂钩的权益体系,投顾权益不再“唯资产论”
万物梁行钱滨强:聚焦智慧低碳,重塑商业物业新未来
两大品牌,三大平台集发布,达安中心2025年技术创新交流会开幕
融汇她力量 绘就共美蓝图 2025年旅游业妇女发展大会在京启幕
2025河南企业100强揭晓 华鼎冷链科技双榜入选彰显硬核实力
76岁马爷爷会员调理实录:依托谷医堂会员中心,健康生活节节高
联通亚欧,共享未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即将举办
鱼跃医疗董事长吴群加速拥抱AI变革,全面布局“AI+医疗”行业
野兽派 Hello Kitty联名香薰机,粉粉惹人爱
如新荣获2025消费责任对话活动客户服务创新典型案例
海泰新能:纵深布局“风光氢储” 铸能源生态价值高地
上海莱士:公司全球首创药物SR604有望显著改善血管性血友病患者用药体验
致敬消费者丨无名真选APP正式上线盛典圆满成功 共绘数字经济新蓝图
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到访蒙牛集团点赞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实践
健康需求升级驱动食品安全升级,芬兰无抗肉品牌 Atria 阿特睿凭北欧严苛标准与全程溯源系统筑牢肉类安全防线
全固态电池量产“加速器”!Quintus新一代温等静压机正式发布,支持全固态电池中试生产
获百度、启明创投支持,深向科技递表港交所,剑指重卡新势力第一股
无限极牵头 中英健康与衰老联合实验室青年学术开放基金名单公布:跨学科探索延缓衰老新方向
星图数据发布2025年双十一全网销售战报:双十一大促期间全网交易总额达16950亿元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校园反诈筑根基,青春护财保平安
拐点之上,重构未来:2025中国SaaS大会在京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