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队集训到两度站上奥运女团冠军领奖台、两夺世乒赛女双冠军,王曼昱以"外战六年不败"的稳定表现,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中坚力量。职业运动员对产品的选择,往往比普通消费者更谨慎——他们需要考虑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便携性,甚至是否会影响竞技状态。作为护肤品牌,选择这样有代表性的女性运动员作为代言人,加上王曼昱与敷尔佳同样出身黑龙江,这次合作的逻辑并不难理解。

在官宣代言的同时,敷尔佳推出了清痘次抛精华2.0版本。乍看之下,这只是一次常规的"明星代言+新品发布"组合。但翻看产品资料会发现,这款产品的核心成分"超分子水杨酸苦参碱盐",研发周期长达六年,并且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这在国货美妆品牌中并不多见。
市面上祛痘产品并不少见,这个核心成分到底有什么样的含金量?从技术角度看,六年研发投入,就为了一个成分,值得吗?
我们先看看水杨酸在祛痘领域的处境。
作为祛痘成分的"老大哥",水杨酸的功效毋庸置疑:抗炎、抑菌、抗氧化、剥脱角质,几乎覆盖了祛痘的所有关键环节。但据资料显示,水杨酸的缺点是水溶性差,而传统工艺改进要么会破坏成分性能,要么稳定性变差。
针对这个痛点,敷尔佳选择用超分子技术从分子结构层面重新设计这个成分。
超分子技术听起来很高深,但用一个比喻就能理解:它就像拼乐高。可以把不同功能的分子通过设计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超分子结构,而这个结构不仅能够保留原来各个分子的功能,还实现了相互协同,使得功效完成1+1>2的升级。
超分子化学的概念由法国科学家Jean-Marie Lehn提出,他凭此获得了198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2016年,Jean-Pierre Sauvage教授也凭借超分子化学及分子机器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化妆品领域,超分子技术可以提高功效成分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感,是功效原料改性升级的热门方向之一。
敷尔佳在超分子技术上的布局,始于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新材料诺奖科学家实验室的合作。这个实验室正是由Jean-Pierre Sauvage教授联合哈工大(深圳)成立的,专注于超分子化学研究。
六年时间,研发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的成果数据显示:超分子水杨酸苦参碱盐的成分稳定性提升了,渗透率可以达到4.5%,提升了约30倍,通过了大量的功效测试和实验证明,刺激性也大大降低。

从科研认证来看,这个成分的"含金量"体现在几个维度。
首先,研发团队为这个成分完成了剑桥晶体数据中心(CCDC)的备案。CCDC是全球公认的科学数据库,能在这里备案,意味着这个分子结构的科学性得到了国际认可。
其次,在团队获得了专利授权后,将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这本期刊是国际顶级期刊,在中科院和JCR体系中均为一区的top SCI期刊,属于前5%的SCI期刊。这篇论文在中国知名度也相当高,5年平均影响因子为13.5,意味着在行业内影响力很强。
在化妆品领域,大多数品牌更倾向于使用市场上成熟的原料,或者进行简单的配方优化,很少有品牌愿意花六年时间去攻克一个成分的技术难题。在这种级别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则更是罕见,光是申请就需要两年时间,见刊时效长,发表难度极大。而敷尔佳不仅有科研成果,还实现了产品转化落地。前几年一直有声音认为敷尔佳的研发没什么存在感,没想到背着所有人偷偷“开大”。
值得注意的是,敷尔佳的超分子技术平台不止开发了这一个成分。
据公开资料显示,依托超分子"智"组装技术平台,敷尔佳进行了超分子共晶强化技术、NaDES定向萃取技术、超导协同促渗技术等多项技术的应用,成功开发了超分子苦参碱杏仁酸、超分子白池花籽油、超分子VC-烟酰胺、超分子葡萄籽油等原料。
其中,超分子苦参碱杏仁酸就是由苦参碱和杏仁酸通过离子键进行结合得到的离子液体,兼具了苦参碱和杏仁酸两种物质的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细胞和生物相容性以及溶解性和无刺激性。
而NaDES定向萃取技术作为一种生态提取技术,可以获得具有增强植物活性特征和高效富集的活性提取物。超分子白池花籽油和超分子葡萄籽油就运用了超分子NaDES及超分子包裹体微囊技术,并分别应用于白池花籽盈润舒肌乳液面膜及葡萄籽溯颜弹嫩乳液面膜。
从单一成分到技术平台,这种研发模式的价值在于:一旦平台搭建起来,就能持续输出新的原料和产品。这或许就是敷尔佳甘愿为此进行长期科研投入的原因,这对于目前品牌的转型升级相当重要。

过去,由于基础研究的缺失,中国的"原料桶"品牌往往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徘徊,但近年来,独家成分的打造成为国货品牌突围的重要利器。
敷尔佳的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用六年时间研发一个成分,用SCI一区期刊证明实力,用诺贝尔奖级别的技术平台支撑创新,将好成分转化成为好理念、好配方、好产品,持续加码自身科技含量。这种长期主义的研发投入,在追求快速回报的市场环境中并不常见。
当然,技术能否转化为市场认可,产品能否真正解决消费者的痛点,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至少从研发投入和科研认证来看,敷尔佳在超分子技术领域的探索,已经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路径。
接下来值得观察的是:超分子技术平台能否持续输出新原料?这些原料能否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消费者能否真实感知到技术升级带来的体验差异?
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决定这条路能走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