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光伏主产业链投资趋冷的同时,与之协同的氢能产业,却正迎来政策驱动的战略机遇期——国家“氢能区域试点”政策为能源结构的深度优化指明了方向,如何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运输的绿色氢能,成为下一个赛场。
精准卡位,打造氢能“大动脉”示范工程
在此背景下,海泰新能(920985.BJ)展现出对国家能源政策导向精准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公司重点推进的康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紧跟政策导向,致力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北样板”,为全国构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示范。
该项目绝非简单的制氢示范工程,而是区域“制-储-输-用-研”产业链中的关键输配设施,堪称氢能体系的“大动脉”。项目在设计压力、管材选型及安全防控体系方面均通过权威专家组论证,技术成熟可靠。这条管道的建设,标志着海泰新能在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上取得关键突破。
战略布局,开启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
该项目的战略意深远而重大。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超600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它有效破解了“绿氢产地”与“消费市场”之间的地理错配难题,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稳定、清洁的氢源保障和坚实的基础设施,不仅有助于支撑区域形成氢氨醇产业发展高地,更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重要力量。海泰新能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氢能领域,加速氢能技术攻关与规模化应用,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持续动力。
尽管氢能业务短期内难以立即为公司带来巨额利润,但这一前瞻性布局,为海泰新能描绘了远超光伏组件制造的宏大未来。随着管道项目的建成投运,海泰新能的身份将发生重大转变,不再仅仅是一个供应商,而是升级为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方,深度绑定区域能源安全与转型战略,在能源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此外,该管道项目还具备承接外部市场与国际合作的巨大潜力,未来有望成为我国对外能源合作与绿色贸易的新通道,为国内氢能产业链“走出去”搭建坚实的桥梁。
在光伏行业普遍亏损、市场倒逼企业转型的大环境下,行业新增投资正趋于审慎并转向新技术与新方向。海泰新能精准地卡位了氢能这一与光伏协同性极高的战略新兴产业,尤其是其长输管道项目所代表的基建领域,具备了极高的门槛和先发优势。
未来,随着氢气管道等项目进入运营阶段,海泰新能有望形成“光伏制造”与“氢能基建”双轮驱动的业务格局。这一战略性布局不仅为公司开辟了明确的第二增长曲线,更将通过贡献稳定的基础设施运营收入,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韧性与估值水平,为其穿越行业周期提供坚实保障,引领公司在能源领域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