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金融科技协会发布“智能金融 创新应用”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平安人寿AI消保项目从15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以复审路演评分第一的成绩荣登“智能服务创新”榜首。这一荣誉印证了平安人寿在DeepSeek技术赋能与场景创新中的领先地位,更成为金融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案例。以AI消保为起点,平安人寿承保服务通过科技重构的底层逻辑,推动保险行业从风险补偿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跃迁。
承保,一场双向的风险共担契约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承保”常被视为保险流程中的“黑箱”,保险公司通过核保评估投保人风险,决定是否承保及如何定价。这一过程本质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双向面试:消费者如实告知健康、职业等信息,保险公司则基于大数据与专业模型判断风险等级,最终形成契约。平安人寿承保服务优势,源于对这一核心规则的深度把握。其构建的“953科技护城河”(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3大科技公司)日均处理超10亿条客户数据,支撑起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
平安人寿承保从风险筛选升级为风险共担,通过享平安客户权益体系,投保人可享受免费在线问诊、专家门诊预约、高尔夫球叙沙龙等增值服务。例如,湖南分公司与北大医疗合作,为高端客户提供尊享体检。这些服务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保单风险等级挂钩,会员等级越高,可解锁的健康管理、子女教育等资源越丰富。承保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契约。
智能化,重构承保服务的底层逻辑
平安人寿承保的智能化转型,始于对传统承保痛点的精准打击。过去,核保依赖人工审核,效率低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反欺诈依赖经验判断,难以应对复杂风险。如今,AI技术正重构这一流程。通过智能品质管理平台,全流程监控保单承保前、中、后环节,2025年已拦截新单品质风险34.2亿元。AI理赔专家实现“1句话语音报案”“1键上传材料”“1分钟自动审核”的“111极速赔”服务。
以科技之力守护民生温度
在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升级的双重背景下,保险行业的角色正从“风险补偿者”转变为“社会治理参与者”。平安人寿承保服务智能化转型,恰逢其时地回应了这一趋势。智能化的终极目标,是让保险从事后赔付转向事前预防。”未来,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承保服务或将进一步延伸至健康管理、养老社区等场景。
从契约调查到AI核保,从风险补偿到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安人寿承保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中国保险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变革。当智能化与人性化融合,保险才能成为守护民生温度的社会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