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年新冠之后,在中国流行性疾病就一直备受关注。与此同时大量药企和医疗研究机构开始投入精力于特效药的研发。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各大线上平台以及社交媒体上突然涌现大量有关速福达的帖子,其中内容大都描述速福达为“神药”或是关于速福达治疗流感一粒即可。甚至出现不少微博和抖音的大V发声为速福达站台,那么这款所谓的网红药究竟是否有这么“神”呢?
中国专供的“神药”?
“速福达”药品通用名是玛巴洛沙韦片,是跨国药企罗氏的抗流感产品。它与奥司他韦相比,在人体内作用时间更长,因此在治疗流感的整个过程中,患者只需服用一次。相比于奥司他韦需要服用5天,速福达确实做到了较大的创新,。
那让我们把目光放到海外,看看海外市场对这款药的认可度如何?首先2018年速福达在日本上市,同年稍晚的时候在美国市场也是获批上市了。在2019年速福达在日本市场销售达到峰值,约1亿美金,美国市场则是在2022年达到5500万瑞士法郎的销售峰值。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销售成绩都迅速的戛然而止了,在日本市场2019年之后速福达销售业绩逐年下滑,在美国市场到了2024年上半年销售甚至只有400万瑞士法郎,罗氏所在的欧洲市场销售数据更是惨淡,欧盟的主流流感治疗指南依旧推荐奥司他韦作为首选药物。反观中国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2024年上半年玛巴洛沙韦在全球的销售额为6800万瑞士法郎(约合5.5亿人民币)。其中,仅中国市场就销售了5.1亿人民币,占全球销售额的大约93%。似乎速福达慢慢变成了一款中国“专供”的产品了。
是否有人在炒作?
自从2023年流感季开始,每每出现流感疫情,在各大平台上就会涌现出大量关于速福达的帖子,内容都是吹嘘其功效和“只用吃一次的神药”相关内容的。甚至有黄V博主公然推荐速福达。
而疫情期间速福达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平日里200左右的价格,流感季到来的时候,有些卖家甚至会挂到300以上的价格。与此同时平台上的速福达也会出现断货的情况,导致速福达需要靠“抢”才能买到。
其耐药性需重视
实际上,速福达的耐药性问题已在美国和日本显现。2019年,日本有研究指出,在未接触过速福达的婴儿及其接受过该药物治疗的兄弟姐妹们体内,均检测到了对速福达敏感性下降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突变株,这意味着耐药毒株已具备人际传播能力(相关研究可见于《Emerg Infect Dis》2019年11月第25卷第11期,页码2108-2111)。
时间来到2022—2023年日本的流感季,从幼儿到成年人中,都发现了对速福达敏感性降低的H3N2流感病毒,这一现象进一步证实了耐药病毒株的广泛存在(参考《Antiviral Res》2024年9月第229卷,文章编号105956)。
在美国,美国儿科学会(AAP)在其最新的《2024-2025年儿童流感预防与控制建议》中提到,使用速福达后,有4.5%的患病儿童出现了对药物敏感性下降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速福达自身的说明书也对其耐药性有所说明。根据玛巴洛沙韦片的说明书(修改日期为2023年3月21日),在儿童患者中,感染甲型H1N1和甲型H3N2病毒后,用药后出现与玛巴洛沙韦敏感性下降相关的氨基酸突变的总发生率分别高达24%和65%。
这些说明也反映出,速福达作为一款速效药物,在展现显著效果的同时,其背后存在的不良反应及潜在影响,其实早已有所提示。但消费者往往只关注到它“速效”的特点,却不经意间忽略了这些“影响”。
结语:
速福达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网红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颇为亮眼。不过,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遇冷情况,以及潜在的耐药性问题,都在提醒中国消费者,对待任何药物都应保持理性与谨慎。因此,消费者在选择药物时,需充分了解其科学依据和潜在风险,避免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