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上海写字楼租赁市场经历新一轮调整,区域热力格局出现显著洗牌。根据办办网最新市场热力指数显示,闵行区表现最为亮眼,从6月的第二位强势跃升至榜首,成为全市最热区域。这标志着闵行在写字楼租赁市场的吸引力持续攀升,其成熟的产业配套、相对优越的性价比及交通便利性可能成为关键驱动因素。
紧随其后的是静安区,其市场热度在7月实现大幅跃升,排名从6月的第四位攀升至第二位。静安作为核心中央商务区,其高端楼宇的租赁活跃度在7月表现突出,反映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浦东新区的表现,作为6月的领头羊,浦东在7月热度明显降温,排名下滑至第三位,热力指数降幅较大。这一变化可能预示着部分租户策略调整,或市场重心在一定程度上的转移。
7月市场热力格局的另一重要变化是腰部区域的崛起。嘉定区成为最大黑马,不仅成功上榜,更是一举冲入前五,热力值增幅巨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宝山区同样表现不俗,跻身榜单第九位,热力值亦有明显提升。嘉定与宝山的热度提升,体现了上海写字楼需求正加速向具备产业支撑、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兴区域扩散。
产业外溢重构市场版图闵行、嘉定双核成为新增长极
2025年7月上海写字楼租赁市场占有率格局发生剧烈洗牌,头部区域更迭、新兴区域强势崛起,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
闵行登顶新霸主,市占率从20%飙升至32.35%,单月份额占全市近三分之一。侧面印证其从热力榜首到实际市占率第一的全面主导地位,反映企业租户向高性价比、产业成熟区域加速聚集。
嘉定成为当月最大黑马,市占率从0.98%暴增至17.65%,跃居当月市占率第二。从近乎忽略不计到与头部争锋,体现新兴产业区(如汽车、智能制造)对写字楼需求的强力拉动。
传统核心区全面失守,浦东从市占率从20%腰斩至11.76%,跌至第四位;徐汇从15%断崖式跌2.94%,退出核心竞争;长宁从10%缩水至2.94%,边缘化趋势明显。这三大传统CBD合计市占率从45%骤降至17.64%,垄断格局彻底瓦解。
关注度与市占率出现矛盾现象不同企业决策效率有分化
办办网数据显示7月份的市场关注度格局有所变化,静安登上首位,关注度从15.87%持续攀升至17.19%,反映其作为核心商务区的不可替代性,租户对高端楼宇的长期关注未受市场波动影响。
浦东的关注度从22.93%骤降至13.22%,虽仍居第二,但与传统优势期相比光环褪色。
排名第三的黄浦作为老牌商务区,继续吸引市场关注度流量,但与浦东一样,市场存在“看多买少”的观望情绪。
闵行的关注度排名虽然不变,但与它当月的市占率排名显著背离,揭示其实际成交(市占率)依赖沉默租户——企业决策链条短或二次选址直接签约,减少前期市场调研行为。
中段户型需求扩容折射企业降本增效刚性诉求
当月的办公租赁市场中,500㎡依然是市场分水岭,但与6月份截然相反,该面积段以下需求显著增长,以上则普遍收缩。
200㎡以下的办公空间需求占比有所回升,继续成为租赁市场的“主力盘”,充分体现初创企业和小微团队的刚性需求。
200-300㎡和300-500㎡这两个中段面积需求都在增长,但增幅有差异,静安、浦东和黄浦是这两个户型段需求最集中的区域。
1000㎡以上的大户型需求塌陷,释放出两大信号:
1.总部集约化:金融、制造等传统行业缩减人均办公面积;
2.去中心化:企业将职能分散至低成本区域(如嘉定、宝山),降低单点面积需求。
核心价格带韧性承压两极市场战略价值凸显
7月份的上海写字楼市场租金需求呈现“中轴松动、两极强化”的K型演进特征:
2元/㎡·天以下的超低租金带需求环比微增至12.83%,仍是初创企业的"孵化温床",同时与制造业、研发企业向郊区迁移形成强关联
2-4元/㎡·天(25.86%)和4-6元/㎡·天(25.19%)的两大主力段合计贡献超五成需求量,但环比数据出现下滑。
10元/㎡·天以上的“塔尖市场”需求出现回暖,静安寺、陆家嘴、新天地等地标项目依然受总部型租户青睐,也从侧面印证核心商务区企业的“减面积保能级”策略。
办办网数据研究中心编制
统计时间:2025年7月1日-2025年7月31日
(本内容仅供行业研究人员、企业、机关单位参考使用,不做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