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花旗最新发布的研报首次明确提出一个足以改变全球科技产业格局的时间节点:2026年将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进入“指数级增长阶段”的元年,产量至少较2025年翻倍。

随着海外整机厂商与国内链主企业同步扩产,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量产,整个行业进入历史性的“爬坡周期倒计时”。花旗调研覆盖3D视觉、核心执行部件、整机制造等五家核心企业后得出的共识是——产能爆发的节奏已经锁定。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产业链的“兑现周期”正在加速临近,从上游核心组件到整机企业,再到产业资本,都将迎来系统性的增长机会。
在这一轮即将到来的指数级增长曲线上,首程控股作为一家从基础设施企业快速转型为机器人生态平台的上市公司,正成为少数能真正“穿透全产业链”的潜在核心受益者。
一、2026年的爆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产业从“讲故事”正式进入“兑现期”
花旗调研显示,全球头部厂商已集体拉升产能目标,中国整机企业(包括人形、四足、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订单量突破千台,“千台级”大单不再是概念,而是现实。在此背景下,丝杠、减速器、3D视觉等关键组件生产线已进入“扩产应急模式”,部分企业预计需在2026年一季度前将产能提升至每周3000台,年底进一步增至5000台。这种从组件到整机的同步扩产,正是典型的产业爆发前夜信号:整机能力提升带动上游需求急剧放大,从而推升整条供应链进入“全景式拉升”。
对于进入兑现周期的产业链而言,关键不在于等待产量的释放,而在于谁能在拐点到来之前——提前完成布局、提前占位核心环节,而这正是首程控股已悄然完成的战略位置。

首程控股坐在“最正确的位置”:既是产业资本,又掌握真实场景,更具备生态整合能力
星展银行在11月研报中的一句评价——“Shoucheng is building a robotics ecosystem.”——精准指出了首程在产业趋势中的独特价值。相比传统投资机构,首程的差异化优势并不只是布局了机器人赛道,而是它所拥有的“资本穿透力、场景承载力与生态整合力三位一体”的能力组合。
在资本端,首程能够在行业最早期就识别链主企业并进行重仓布局,包括宇树科技、松延动力、星海图、银河通用以及云深处等,构成涵盖本体、零部件、模型与应用的完整投资矩阵。这种组合式布局,使首程具备了穿透整个机器人生态、影响产业走向的能力。
更关键的是,首程能提供真实的大规模落地场景,而这恰恰是机器人商业化最稀缺的资源。首程运营全国六大头部机场停车场、管理110万平方米以上的园区资产,并掌握城市通勤网络、充电设施、交通节点等核心基础设施,同时推进全国20家机器人科技体验店计划。在机器人产业中,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商业门槛是“场景落地”。首程所掌握的场景密度、标准化能力与可复制性,是全球机器人企业迫切需要却难以获得的。

与此同时,首程还能把投资变成生态,而非静态资产。松延动力与编程猫共建的“人形机器人编程教育实验室”,只是生态协同走向实际落地的一个缩影。随着场景、教育、园区、交通与商业逐步连通,首程正打造一个可以持续放大价值的“网络效应飞轮”,这是传统投资机构无法复制的能力。
三、松延动力的爆发:首程生态兑现已从预期变为现实
松延动力一年完成五轮融资、小布米上线即售罄、年底月产能提升至500台,是整个行业“2026爆发”提前显现的真实案例。作为松延动力的早期领投方与持续支持者,首程在这家公司身上不仅体现了前瞻性判断,更体现了投后赋能所带来的商业化优势。从研发突破到量产能力,从教育市场合作到场景落地,小布米的爆发证明了首程生态布局已进入加速兑现阶段。
小布米不是一款孤立的产品,而是首程整个机器人投资组合进入“产业兑现期”的象征。随着产业链步入规模化量产,首程所投资与深度参与的企业将同步享受行业增长红利,而这种“组合式收益”的放大效应,将远超过单一项目的估值提升。

四、2026产业爆发临近,2025是战略布局窗口——首程正站在价值重估的前沿
花旗的产业趋势判断、星展的估值体系转换、内资对首程基本盘的稳健认可,再叠加松延动力等被投企业的快速成长,共同构成了一个市场越来越无法忽视的框架:首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公司,而是站在产业爆发曲线最前端的核心机器人生态平台。
当人形机器人进入指数级增长阶段,产业价值将从技术验证全面切换到商业兑现,而首程的价值也将随之从“基础资产逻辑”切换到“产业生态逻辑”。更重要的是,今天的首程仍处于这一切变化真正显现之前的低估阶段。2026年是行业爆发点,而2025年可能是投资者布局首程控股的最佳窗口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