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报披露后,市场对首程控股的关注重心正悄然转变——公司不再仅仅被视作“资产运营稳健型企业”,而是正在向“具备科技成长曲线的产业平台型公司”加速演进。
近日,三家主流券商——中金、国泰海通、中信建投在最新研报中均指出:首程控股的机器人战略已从早期布局迈入“落地兑现期”,中长期成长性正在显现。

一、传统业务继续稳中向好:收入利润双增,现金实力显著增强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5亿港元(+30%),归母净利润4.88亿港元(+22%),整体增长节奏稳定。中金指出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中信建投同样认为“营收净利持续稳健增长”。
在资产结构方面,公司现金及理财资产合计达85亿港元,较年初几乎实现翻倍;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1.5%的低位区间。国泰海通评价称,这为公司下一阶段的机器人业务扩展提供了“坚实财务保障”。
因此可以看到:稳健的资产运营与资产融通业务持续贡献现金流,而快速提升的资金实力,则为公司加速推进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提供了底盘和动力。


二、10亿港元回购:释放管理层对长期价值的坚定判断
三家券商都重点提及公司近期宣布的10亿港元股份回购计划,并对此一致给出积极解读:
中金:“体现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及对业务长远发展的信心”;国泰海通:“充分展示公司对机器人行业的坚定看好”;中信建投:认为该计划“彰显公司对长期发展的信心”。
作为资本市场中最明确的价值信号之一,覆盖2025–2028年的长期回购安排,意味着管理层判断公司当前估值明显低于其真实长期成长能力。


三、机器人布局进入“产业闭环成型期”
随着三季报发布,券商普遍认为首程的机器人战略已从点状布局进入体系化成型阶段,并在投资端和应用端同时显现出加速迹象。
(1)投资端:构建行业稀缺的全栈式产业链矩阵
三家券商均提到,首程在第三季度继续加大在机器人产业链的投入,新增投资包括:宇树科技、星海图、云深处、加速进化、松延动力、微分智飞、泉智博等。国泰海通指出,公司已在上游材料—中游整机—下游应用的关键环节全面展开布局,打造体系化矩阵;中金则强调宇树科技已进入IPO辅导阶段,有望为公司带来潜在的投资收益正循环。
(2)应用端:C端与B端双线推进,商业化场景不断拓展
在应用端,公司同时推进C端消费场景与B端产业场景的落地:
C端方面:中信建投提到,公司计划在全国开设20家机器人科技体验店,打造“新消费+新科技”的用户入口;中金则认为体验店在2026年具备单店盈利的可能性。

B端方面:中金与国泰海通均关注到公司与阿尔特汽车启动合作,通过“机器人+汽车”的方式推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产线等新场景的落地。
C端与B端同时推进,意味着首程不仅投资于技术本身,更将其与真实消费与产业需求对接,形成完整的商业化路径。
四、券商一致预期:2025–2027年增长进入加速区间
三家机构在研报中均给予积极评级,并对公司未来两至三年的业绩增长保持一致乐观预期:中金公司:维持“跑赢行业”,目标价3.30港元;国泰海通:维持“增持”,目标价2.94港元;中信建投:维持“买入”,预计利润将持续高增。
综合三家机构预测,公司未来两年利润增速普遍在20%–40%区间。
在“稳健基本盘”与“科技成长线”双轮驱动下,首程控股正从传统资产型上市公司向“机器人生态运营平台”加速转型。随着产业链投资深化、应用场景拓展以及长期回购计划落地,未来2–3年机器人业务将成为公司最具增长潜力的关键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