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5日,第六届世界舞台设计展(WSD2025)在阿联酋沙伽落下帷幕。中国煤矿文工团舞美设计师罗亚卓凭借其作品《天工开物》,从全球众多顶尖参赛者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专业组舞台设计金奖。这不仅是中国舞美设计师在该国际顶级赛事中取得的又一辉煌成就,也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东方美学之上,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了解、欣赏来自东方古国的美学理念。

国际舞美“奥运会” 彰显奖项非凡含金量

世界舞台设计展(World Stage Design)由国际舞台美术家剧场建筑师暨技术师组织(OISTAT)主办,是全球舞台美术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专业竞赛性展览,因其严格的遴选标准和广泛的国际参与度,堪称舞台美术界的“奥林匹克”。该展会自2005年创立以来,每四年举办一届,历届举办地包括韩国首尔、英国卡迪夫、中国台北、加拿大卡尔加里等,始终聚焦全球舞台美术的最前沿探索。
WSD竞赛单元面向全球所有职业舞美设计师,入选作品代表了过去四年内世界舞台设计的最高水准。本届WSD2025共收到来自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件作品投稿,最终仅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件作品入围现场终评环节,竞争异常激烈。中国舞美力量在该赛事中屡有斩获,展现了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罗亚卓此次折桂,是继往开来中国设计智慧的又一次精彩绽放。
获奖作品《天工开物》:古典智慧与现代美学的对话

此次荣膺金奖的作品《天工开物》是一部现象级热门舞剧,已在国内巡演超过百场,其创作灵感源自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同名科技巨著,生动呈现宋应星从科举落第到专注实学的历程,整部舞剧通过舞蹈、影像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让《天工开物》这本记录古代科技与工艺的百科全书“活”了起来,观众仿佛穿越回了三百多年前,亲眼目睹了宋应星如何在乱世中隐遁著书,以书为帆,将中国智慧传播四海。

该剧以“大、巧、简”的美学特征著称,被誉为“文艺界的大作,舞剧界的大片”。舞台设计并未简单复刻历史场景,在结合了大量史料考据的基础上,巧妙融合了明代画卷、器物、服饰、建筑等元素,以极具当代性的视觉语汇,对这部百科全书式著作中蕴含的古代工艺智慧、造物哲学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转译,将《天工开物》的科技美学转化为震撼的舞台视觉,将古代工匠的巧思与现代工业美学融为一体。

舞美设计中“巨物”的应用、舞美装置、视觉呈现都是“大、巧、简”理念的延伸,特别是原书中123幅白描绣像的插图,是典型的明代版画特点,成为了贯穿全局的美学元素,呈现出震撼的舞台效果,整体风格兼具内敛和巧妙。
整个作品不仅体现了“留白”的东方美学,还兼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视觉冲击引导观众穿越时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永恒智慧与创新精神。该剧不仅是对《天工开物》文本的视觉解读,更是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技术与人文的深刻舞台实践。
设计师罗亚卓:荣誉加身 中国舞美设计的标杆

《天工开物》的惊艳世界离不开创作者背后的付出,这其中担任舞美设计的罗亚卓居功至伟。罗亚卓,中国煤矿文工团的骨干舞美设计师,其艺术生涯深耕舞台视觉艺术多年,以善于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与现代表达手法相结合而著称。他长期致力于探索舞台空间叙事的新可能,尤其在沉浸式体验和科技融合应用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才华。

罗亚卓从业二十年间参与设计演出近百部,其中北京市文联、全总文工团出品话剧《寻味》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舞蹈剧场作品《画皮·归尘》受邀2019年“布拉格国际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还曾参与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舞美设计。除了此次获奖的《天工开物》,罗亚卓还担任了中国煤矿文工团与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出品的的大型沉浸式舞台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的舞美总设计。该剧自2024年10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首演以来,已成功演出33场,其通过创新的舞台技术和精巧的空间布局,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艺术成就,获得了观众与专家的高度评价。

持续的高水平作品输出也让罗亚卓荣誉加身,他曾获2024首届欧阳予取予倩戏剧奖“最佳演出设计”入围提名,入选国际舞台美术组织2025年世界舞台设计展全球100件作品名单,成为中国舞台美术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材料、光影、科技的综合性驾驭能力,善于构建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视觉场景,最终呈现出源于舞台,超越舞台的惊艳效果。
罗亚卓此次获奖,是中国舞台美术界积极融入国际对话、持续推动创作创新的一个缩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艺术家在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艺术创作方面的深厚潜力与独特魅力,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增添了又一抹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