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晚,太原重工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为70.28亿元,同比增长9.98%;净利润为8506.35万元,同比增长21.8%。
此外,太原重工此前因信息披露问题收到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也正式落地,公司已及时完成整改。
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妥善解决,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经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得以消除。
太原重工在经营质量上的提升尤为值得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太原重工实现营业收入47.59亿元,同比增长30.81%;归母净利润4384.83万元,同比增长5.92%。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5.3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41%。同时,公司利润总额达到1.99亿元,同比增长4.83%,整体财务状况保持健康稳定。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太原重工坚持积极的现金分红政策。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价值的认可,今年7月,太原重工控股股东太重集团抛出增持计划,拟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8000万元至1.6亿元公司股份,传递发展信心。
业绩向好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背后,是太原重工持续推进战略转型的努力。
距离老厂区50公里外,太原重工仅用19个月就完成的退城入园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投产代表行业最先进水平的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实现了从“传统工厂”到“智能工厂”,从“单件小批量”到“一体化协同”的转变。
太原重工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公司聚焦“六新”突破,传统产品加快提升附加值,转型产品优化拓展产品结构,批量产品实现规模化布局,不断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太原重工高度重视装备能力的提升,不断增加技改投入,陆续完成了工程机械新建项目、轨道交通提升项目等重点项目。核心制造优势方面,公司具有雄厚的生产装备能力,其中冶炼、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金属加工、金属成 型、产品组装、产品包装、检验试验、起重运输等各类生产设备达 2500 余台套。
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国家政策积极扶持等背景下,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普华有策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7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5%。
而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太原重工在轨道交通、风电设备、矿山设备等领域的业务布局,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随着立案处罚事项的圆满解决,太原重工治理结构更加完善,经营环境全面优化。公司三季度报告展现出的强劲盈利能力,正是其轻装上阵后发展势头的体现。
未来,太原重工将继续融入国家发展布局,统筹抓好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等工作,以“精细化、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为发展方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产化”为产品定位,全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