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一个清晨,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怀德镇三里堡子村的广播声划破了宁静——“‘生命之光’项目,就要来到乡亲们的家门口,为大家免费看病!”
“很多村民,特别是老年人,面对病痛总是选择‘拖、扛、怕’。”三里堡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弢介绍,他与村党支部书记李小甫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对于慢性病尤其是肿瘤大病,村民既缺乏筛查意识,更因沉重的经济负担错过治疗机会。面对这份“健康问卷”,三里堡子村党支部主动牵线,联系到长春肿瘤医院与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三方一拍即合,持续开展系列义诊活动,“生命之光”公益项目迅速在长春落地。
大喇叭循环播放,微信群接连推送,志愿者们走家串户,把义诊的消息传到每一个角落。村部大院被精心划分成不同区域,登记、候诊、检查、问诊……李小甫介绍,为确保义诊顺利开展,镇村两级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长春肿瘤医院行政院长、“生命之光”专项基金管委会主委王晓男,长春肿瘤医院北京常驻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肿瘤诊疗中心原主任康静波教授带队,涵盖超声、放射、妇科、内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医疗团队,携带便携式彩超机、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义诊提供甲状腺、乳腺、腹部B超筛查,女性宫颈癌筛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低剂量螺旋CT预约以及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关键服务。
“不用跑远路,不花一分钱,就能让北京和省城专家给看看!”这句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义诊现场,村民们早早排起长队,眼中闪烁着期盼的光芒。
不仅关注筛查预防,“生命之光”项目也切实帮助已确诊的患者。
“我不再是一个人面对生病了!”对于52岁的村民冯淑艳来说,“生命之光”是她黑暗中的一束希望。独居的她确诊乳腺癌转移,第一次治疗就花光了所有积蓄。项目为她承担了关键费用,让她能继续接受治疗。47岁的贾国庆同样感慨万千,直肠癌让他历经多次手术和放化疗,项目从经济到精神给了他全方位的支持。67岁的谢桂英曾因害怕治疗费用高昂只靠中药维持,直到走进项目才接受了规范诊疗。而74岁的吕忠霞在筛查中才发现自己不仅患有子宫肌瘤,还有肺癌。多学科会诊为她制定了个体化方案,如今她已完成放疗,正在稳步康复中。
李小甫表示,生命之光项目将村民的“防”与“治”结合,实现“心”与“身”的双重安抚,“它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即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村级组织落实的模式,有效整合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村,破解农村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长春肿瘤医院看来,“生命之光”项目不仅是义诊服务,更是一场“防癌攻坚战”。长春肿瘤医院主任、专项基金管委会委员曹斌介绍,如果说线下义诊是“授人以鱼”,那利用新技术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则是“授人以渔”,医院已有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开展线上健康科普等方面的初步规划。
“我们愿意通过远程教学等方式,对当地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肿瘤识别和初级诊疗能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曹斌表示,长春肿瘤医院是“生命之光”公益项目的重要依托,也是项目管委会和办公室的所在之地,承担着将公益帮扶下沉至周边县市、乡村的重要责任,医院将通过技术手段,让项目成为一盏常亮在村民身边的“健康明灯”。
“是村民的健康需求这个‘内在动力’,遇到了医院的社会责任这个‘外部机遇’,再加上镇党委的支持,才让这件事真正办成了。”张弢介绍,长春市驻村第一书记协会结合覆盖的包保村、经济薄弱村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为公益项目的具体落地做出了很大支持。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田晓犁也表示,“生命之光”公益项目是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重要的品牌项目,基金会与长春肿瘤医院、长春市驻村第一书记协会将携手并进,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困难患者的治疗、康复和生活需求更加精准地提供援助,为更多患病村民兜底,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力实现有纵深、有广度地点亮‘生命之光’”。
当夕阳西下,义诊活动也渐渐落下帷幕,但“生命之光”仍在延续。它照进的不仅是诊室,更是每一个渴望健康的家庭,它点亮的不仅是病情,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这束光,正照亮乡村健康之路,也温暖着每一个渴望健康的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