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益齐突破,上市平台赋动能
自2021年底完成资产重组以来,中绿电在绿色能源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业务规模与经营效益同步提升。资源获取方面,中绿电精准布局国家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累计获取新疆大基地项目超3000万千瓦,成功跻身“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企业行列,实现业务规模化发展。经营效益方面,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超额完成重组盈利承诺,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与此同时,公司借力上市平台资源优势,通过定向增发、绿色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为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双轮驱动筑壁垒,创新协同破难题
面对行业竞争加剧与市场化改革深化的发展环境,中绿电以“产业协同+技术创新”构建核心优势。产业协同方面,中绿电依托控股股东中国绿发多元化布局,创新探索“新能源+文旅”“新能源+酒店”融合模式,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强化规模化资源获取能力,为项目开发抢占先机。技术创新方面,控股股东研发的自同步电压源友好并网技术,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并在甘肃干河口南北风电场示范应用,显著提升电网稳定性。而在储能领域,公司的青海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填补国内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空白,锂离子电容器储能项目入选“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此外,在人工智能加速渗透的背景下,公司也在积极探索“AI+电力营销”“AI+投资决策”等新模式,借力新技术赋能数智化转型,综合提升经营效率。
稳妥应对政策变化,适应行业发展新要求
针对年初“136号文”落地的政策影响,中绿电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以审慎务实的态度主动应变,将政策要求转化为优化经营的契机,对在建项目重新评估投资收益、优化建设时序,在保障如期并网的同时严控风险;对拟建项目加大可研论证力度,重点研判送出消纳、上网电价等核心要素,确保项目收益符合内部标准,从源头规避投资风险。此外,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调节性资源,公司近年来也持续深化布局,青海电化学储能项目稳定运行,液态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加速建设,今年在内蒙古乌海、新疆若羌等地也成功获取储能新项目。后续公司将依托股东产业协同优势推进储能设备规模化研发与集采,优化成本提升效益,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市值管理显担当,长远规划启新程
2025年以来,公司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体系、出台股东回报三年规划等行动,持续提升资本市场认可度。面对短期市场波动,公司近期也推出了“中期分红+股份回购”的组合举措,既响应监管号召、满足中小股东分红诉求,也传递对自身内在价值的信心,有效维护股东权益。
未来,中绿电将始终以“提质增效”巩固经营基本盘,以“新质生产力”激活增长新动能,持续深耕新能源主业,紧密结合资本市场环境与国家战略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拓展业务版图,力争在“十五五”新征程中,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回报的同步增长,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双碳”目标深化贡献更多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