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业比赛,13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具身机器人公司获奖!

2025-10-17 10:14:54     来源:

10月16日,HICOOL 2025全球创业大赛获奖名单揭晓,智平方(AI² Robotics)从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多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海外组一等奖,成为一等奖中唯一的机器人企业!

HICOOL全球创业大赛堪称国际创业者的“奥斯卡”,已连续五年吸引全球顶尖创新项目参与。2025年赛事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共有10055个创业项目、13150名创业人才参赛,首次实现“双破万”。大赛累计吸引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的3.4万个项目参赛,赛后融资额超500亿元,是国际影响力最高、竞争最激烈的创业赛事之一。

作为全球领先的通用智能机器人企业,智平方自2023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大模型最智能、机器人最可靠、商业逻辑最合理”的发展路线,快速成长为中国具身智能的代表企业。

持续领先的具身大模型:作为全球最早坚持与推动端到端VLA技术发展的创业公司(比Figure AI还早一年),智平方原创研发了全球首个全域全身具身大模型GOVLA,且在此基础上推出开源版本FiS-VLA,在权威评测中综合性能超越国际标杆π0达30%,并获得图灵奖得主杨立昆(Yann LeCun)的关注与点赞,实现中国企业在VLA领域的全球领先。

面向量产的硬件设计:智平方的硬件设计以面向量产为导向,采用多次迭代、可交付的成型硬件解决方案,通过结构设计优化、模组选型优化、底层运控优化等软硬一体化技术,围绕GOVLA大模型,正向设计推出AlphaBot(爱宝)系列这样能够适应多场景、完成多任务操作的机器人,且通过自有产线保证机器人产品的稳定性及一致性,其核心部件无故障运行时间超5万小时。

有技术复利的商业路径:智平方坚持最合理的商业化场景布局思路,选择有技术复利的商业路径,主张通用智能机器人从高端制造的柔性服务场景、半结构化的公共服务切入,逐步拓展到高度开放的家庭场景。目前公司已在半导体、汽车制造、生物科技、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落地应用,具身行业商业化(非表演型)单张订单体量(3年1000台)世界第一,形成行业首个真实数据闭环与场景复利。

凭借在技术、产品与商业化三方面的全面领先,智平方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过去半年,公司连续完成7轮融资,单轮金额均达数亿元人民币,其中A轮由深创投领投、单家出资超亿元,成为具身智能领域融资节奏最快、规模最大的创业企业之一。

此次斩获HICOOL2025全球创业大赛一等奖,不仅是对智平方技术实力与全球视野的认可,更标志着中国具身智能在世界舞台上迈向新高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猜你喜欢

施华蔻国庆十二城联动收官 "发间艺境"演绎地域美学新表达
诺奖得主Craig Mello: 从溪边捡石子的孩子到RNA干扰的开拓者
「耳光播客MCN」——创新赋能,探索音频内容盈利生态模式
夏去秋来,投资“换季”正当时!
港股通基金:一键布局中国优质资产的双重机会
科技板块大幅回调,后市投资怎们看?
工贸一体化服务加纳民生 森大集团加纳总统投资论坛获政官方肯定
杭电制造举行产品推介会 集中展示高端智能电网设备等成果
野狮以100%新疆棉源兑现安全承诺
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小刚:以专注锻造主动管理价值 以责任守护投资者初心
华商基金:创新投资者陪伴模式 共筑长期价值共赢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丨华商基金“金融知识进万家”社区活动寓教于乐 传递理性投资理念
工贸一体化服务加纳民生 森大集团加纳总统投资论坛获政官方肯定
国产软件与芯片替代提速 品高股份凭 “软硬协同” 打造国产替代标杆
兆丰股份与纽鼐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 前瞻布局具身智能产业
太古可口可乐郑州新工厂正式运营,以绿色智能为饮料行业注入新动能
华东医药旗下Sinclair欣可丽美学MaiLi Precise申报中国上市 独特OxiFree®科技重塑玻尿酸填充体验
“固收+”实力凸显,鹏华双债加利A获天相投顾3年、5年、10年AAAAA评级
恒泽荣耀:引领私募基金与企业清算的专业力量
热烈庆祝太阳雨空气能顺德基地“四新”工厂正式启用
光大控股(00165.HK)投资项目「云迹科技」成功登陆港交所
普惠民生,惠泽万家:暖心行动情系桑榆,油米礼包温暖乡村
正典燕窝与中国检科院达成溯源合作,引领行业全链透明时代
璟炜生物(萌大夫)携手北京工业大学打造产学研生物技术创新与人才高地
正典燕窝肽杭州生产线正式投产——科技创新引领中式滋补新纪元
长江能科今日登陆北交所 国家级“小巨人”锚定“一带一路”与能源安全 携海工装备战略布局开启新征程
工贸一体化服务加纳民生 森大集团加纳总统投资论坛获政官方肯定
正典燕窝与中食协燕窝及胶类工委会达成战略合作,开创滋补新时代
美国商标注册门槛高!智蚁IPR以智能化解决方案破局
国补进入尾声,把握“政策窗口”的最后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