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哈尔斯四十周年庆典的同日,公司董事长吕强向投资者发布了信。当董事长在信中写下"四十载破茧路,百年品牌长征行"时,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自述,更是中国轻工制造业从代工到品牌蜕变的缩影。正如信中强调的"从永康县四路轻工机械厂到中国杯壶行业上市第一股",这条路径浓缩了中国很多行业"技术引进-工艺成熟-品牌崛起-消费升级"的行业周期演进规律。诸如美的、安踏等企业,它们的成长轨迹也都经历了从"为他人作嫁衣裳"到"自主品牌闯天下"的艰辛历程。
但是这个过程确实并不容易,吕强也在信中坦言这个过程“远比想象中更难”。"1000多个日夜死磕产品、渠道、组织",最终实现"品牌中心组织重构与能力跃迁的双重升级"。根据公司半年报,双重升级具体包括独立配备研、产、销全链路战队,实现了从市场洞察、产品定义到终端上架的端到端闭环。这一变革使得哈尔斯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为打造自有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渠道方面则是实现了传统电商、兴趣电商迸进,运营能力提升的同时,声量与销量同步放大。线下渠道汰换也得到建设性的进展,进一步向会员商超、即时零售、潮玩精品店等新兴业态迸进。吕强表示,研发、供应链、营销、数字化,每一块短板都在被拉长,每一项能力都在聚光。四年厚积,今日锋芒初露;下一步,是让“哈尔斯”成为消费者不假思索的选择。
今年以来,以上所提及的这些公司内部转变也在消费端初见端倪。包括上新节奏由“半年一迭代”提速至“月度小改款、季度大上新”,今年以来已推出40 款新品。以及公司首创的“品牌挚友”轻量化合作模式也大获成功,今年7月公司推出的“鹭卓同款”哈尔斯NEW STAR星芒杯系列,在上线首日的直播中迅速售罄,多平台断货预警频发。
在阐述品牌战略时,吕强董事长的金句尤为发人深省:"把每一只杯子都做成用户生活方,的'超级接口'"。这不仅是产品定位的升华,更揭示了当下轻工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转变。正如信中描述的"杯壶不只是喝水的工具,而是情绪、身份与社交的'新型货币'",这种认知与名创优品IP联名、完美日记社媒营销等案例异曲同工,共同指向消费市场的深层变革——产品正在从功能载体进化为情感符号,而这种转型思维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跨越的关键。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信中揭示的"窗口期很短"的紧迫感。当董事长警示"国际博弈愈发激烈,贸易摩擦层层加码"时,这种危机意识正是中国品牌集体觉醒的催化剂。但作为YETI、Stanley等国际顶级品牌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哈尔斯,凭借二十年服务全球杯壶巨头的深厚积淀,其真空锁温技术、军工级品控体系等核心竞争力,使自主品牌建设具备天然优势。公司将持续深化对智能化、IP化等消费趋势的敏锐洞察,以前沿技术为矛、用户需求为盾,在行业变革期精准把握每个战略机遇,实现从隐形冠军到显性品牌的华丽转身。目前,哈尔斯已把“中国智造”刻进每一次迭代,从材料、工艺到设计,全部自主可控;从标准、专利到生活美学,全面接轨世界。
最令人动容的是信中对中国制造未来的期许:"守护车间里微米级的中国精度,更守护财务报表后那份工业人的尊严"。当董事长展望"让'哈尔斯'成为消费者不假思索的选择"时,这已不仅是商业愿景,更是中国轻工制造从"世界工厂"向"中国符号"转型的集体宣言。
正如信末所言:"四十年很短,短得还不够实现'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品牌'的梦想。"这段品牌长征路上,既有信中描述的"老师傅布满老茧的手"的工匠精神,也有"年轻人天马行空的创意"的革新活力。这种传统与创新的交融,正是中国轻工制造业突破代工桎梏、实现品牌腾飞的核心密码。